近日,上海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流浪大师”火了,与他邋遢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满腹经纶”的国学和不凡的谈吐。“大师”并非真正的乞丐,因提倡“垃圾分类”每天捡拾废品,带上书卷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流浪”。(4月1日《海峡导报》)
过去有句话,一不小心就成“网红”。而套用在这位沈先生身上,那就是不仅一不小心成“网红”了,更是一不小心成“大师”了。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在正常社会里,向沈先生这把年纪,名校毕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者,可以车载斗量,太不值一提了。但是,作为一个流浪汉有这般的知识和才学,又有这么高的觉悟和品位,那就实在难得了。因此,把沈先生称为“大师”只能在“流浪界”而言,离开了“流浪界”,他不仅可能称不上大师,恐怕连“出类拔萃”也难称上。
现在这位“流浪大师”成了“网红”,甚至成了一些人崇拜的对象,有网友千里迢迢前去拜访,有众多美女环绕,甚至日前还有一位网友跪倒在沈先生的面前高声喊“爸爸”。热的程度让人瞠目结舌,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怪味。这些人是不是真心在膜拜“沈大师”呢?其实,如果说是膜拜,不如说是猎奇或恶作剧。一个人要想成为“大师”是相当困难的,但如果称为流浪汉中的佼佼者就相当容易的了。一个相貌平平的姑娘只要肯放下体面,混迹在“流浪界”,几天一过说不定就能成为“流浪西施”,一个流浪汉会唱几首歌曲,又会耍酷摆pose,引起关注,一个闪亮的“流浪歌手”又出现了。
“流浪大师”的出现其中就有很大程度的恶作剧成分。因为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大师的形成,要不断地学习、研究和交流,要出版著作,但不管怎样,都是绝对不需要这种流浪作为先决条件的。沈先生重视环保,尤其注重节约。在当公务员时,曾经发现厕所用纸很浪费,将一些没有用完的厕纸带到办公室“再利用”,因此,引起同事们的反感。反对浪费,重视节约是优点,但如果爱节约达到了“痴”的地步,已经让别人无法忍受了,这样的重视和提倡还能称得上优点和美德吗?
而沈大师正是这样一个“痴”,甚至是“疯子”。一个重知识有学问的人,可以不修边幅,可以生活邋遢,不太讲究。但如果这个人常年不洗澡刷牙,衣服肮脏不堪,浑身散发出让人难以近身的怪味,更丝毫没有家庭和亲人的概念,把到处流浪当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这种人还值得推崇和膜拜吗?沈大师成了“网红”后,一些年轻的女性包围在沈大师的周围合影留念,举止亲密。但如果让这些时尚的女孩子整天和这样一位“大师”生活在一起,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愿意。
因此,沈先生一下子成了“流浪大师”,甚至成了一些人心中的“佼佼者”,不过是一些网友和网络刻意制造出来的一个恶作剧而已。过去吹牛皮不报税,现在追逐“网红”,给“网红”授予再高的称号更可以不负责任。因此,所谓的“流浪大师”说说而已,反正现在的“网红”不过是“各领风骚三五天”,不必当真。
文/朱少华
来源:红网
作者:朱少华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