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用大数据甄别贫困生是个好办法
2019-04-15 22:16:40 字号:

学校有菜有肉爱心午餐,不好意思去吃,宁愿啃馒头就免费的汤,花一样的年纪,饿得面黄肌瘦……学校公开的贫困生补助,或者商家慈善资助,不好意思去申请,怕站在台上接受所有人怜悯的目光……对于这样的孩子,学校很着急,很多高校给贫困学生饭卡偷偷打钱,尽力维护贫困生的自尊。(4月15日人民网)

穷人家的孩子,自尊心总是更强一点,怕别人知道家里穷,怕被别人看不起,怕被放到大庭广众之下指指点点。于是,为了维护自尊,很多穷人家的孩子总是要多吃一点苦。于是就出现了宁愿啃馒头喝免费的汤,也不好意思去吃学校有菜有肉的爱心午餐的情况。

有人认为,对于贫困生的甄别,应该按照相关规定公平,公平、公正地进行,要透明化,不要藏着掖着捂着盖着。如果不公开、不透明,一方面可能会出现腐败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会让一些没拿到补贴的学生感觉有点不公平。然而,让学生主动提出申请,学校根据学生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进行评审后,在学校里进行公示,这种传统的甄别方式不仅手续十分繁琐,有的还让学生上台讲述家庭的困难,确实让这些学生伤了自尊,而且学生提供的材料不一定完全真实,容易引起争议。

现在,很多高校通过大数据来甄别贫困生,通过系统记录学生在校吃饭花多少钱,买水果花多少钱,超市零食花多少,日用品花多少,每个学期坐几趟学校班车,以及勤工俭学等情况认定贫困生。不用学生申请,也不需要提供任何证明,钱就偷偷打到孩子卡里,只有学校和被助的贫困生知道。这种方式更为人性,也有效率,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尊。

当然,这种甄别贫困生的方式,到底怎么样,还有待时间去检验,还有待从运作中进行改进,毕竟这种甄别方式还有空子可钻。有的学生知道有这个规则后,可能会减少在校内消费。

用大数据甄别贫困生是一个好办法。但是不是能获得贫困补助资格,还是应该让学生自己争取。一方面,要让学生主动申报,让学生如实地向学校说清楚家庭的贫困情况,只有在学生主动申报后,才能被列为甄别的对象;另一方面,要对列入贫困生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审查,防止有人弄虚作假,从中谋取私利;还有,对被列入贫困补助对象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这些学生用补助费乱消费。毕竟,在校的消费情况代表不了学生消费的全部。

文/胡建兵

来源:红网

作者:胡建兵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