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大学生需要禁止手机进课堂吗?
2019-05-27 21:52:48 字号:

近日,江西省教育厅针对本省高校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台了加强高校本科教学管理的八项要求。其中有一项明确规定非教学需要,禁止学生带手机、平板电脑一类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进入课堂。(5月27日《法制日报》)

自从手机普及,“学生能不能带手机进学校(课堂)”,就一直存在争议。支持者认为,手机已经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即使不考虑联络功能,手机的很多功能对于辅助学习也很有意义。而反对者则认为,长时间看手机影响视力,而且很多学生都有手机依赖症,真正能将手机用在学习上的很少,反而更容易因为沉迷于手机里的消遣影响学业。

二者各有各的道理。在中小学,大多数学校更支持后者。无他,发育阶段更容易受到手机对视力的负面影响,而且受年龄影响,小孩子自制力比较差,更容易出现手机依赖症。因此,大多数中小学都是不乐见学生带手机的,严格一点的,禁止手机带入校园,宽松一点的,一般也不允许上课用手机。

去年8月底,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规定,学校要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自此,中小学校“收手机”更有底气了,也少了争议。

那大学生呢,需不需要有个明文规定,禁止手机入课堂?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的视力基本已经定型,手机入课堂,最大的问题在于手机让学生分心,影响学业。

然而,想让学生更专注于学业,单方面压制手机吸引力未必有效。即使不玩手机,上课走神、睡觉,学习质量也好不了。要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最需要做的是增加课堂本身的吸引力。北京林业大学的网红思政老师杨志华,上课之前就让学生先扫码,线上提问,线上出题,反而又出成绩,又被学生们喜欢。

手机依赖说到底还是缺乏自制力。中小学生受生理因素影响,自制力普遍薄弱,需要学校和老师的约束。但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该培育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否则,即使在大学对手机一禁了之,离开学校后,没有了外界束缚,他们一样会陷入手机依赖的问题中。

避免手机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要一禁了之,也不是一禁就能了的。

文/郝倩

来源:红网

作者:郝倩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