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老火车7272/7271次,每天往返于怀化和梅江之间。
相关链接:7272次列车特写丨小站三分钟的温暖
许多人记忆中都藏着一列“慢火车”。当高铁时代呼啸而来,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近之时,在湖南怀化,依然还有四趟没有空调、没有软座和软卧、逢站就停的绿皮“慢火车”,它们穿行在大山深处,为沿线的菜农、果农、居民、铁路职工和学生慢下来,它们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它们是7269/7270、7272/7271、7266/7265、7275/7274/7273次列车!
近日,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湖南最后的慢火车”系列报道,以图、文、视频的形式,全景呈现和记录四趟绿皮“慢火车”的扶贫之旅与时代使命。
万芳有首歌《慢火车》温情写道,“慢火车,火车慢,我只能前进不能回转。因为心中燃烧着柔情,慢火车也能爬上山顶端……一路有欢笑有迷乱,也有田园风景和美丽山川……”
有时候,慢也是一种情怀。作为审美与怀旧的对象,或者是生命和情感的隐喻,绿皮车的存在有着独特意义。更多是其作为另一种“快速”的存在,便捷了大山偏僻地区民众的出行。
可能有人觉得,在这个“花钱买时间”的快时代,绿皮火车作为慢火车的典型代表,它的存在让人觉得有点不合时宜,它逐渐淡出中国铁路时刻表似乎是理所当然。
但对一些人看来,它是关乎柴米油盐的生存重器,是联结偏远地区与外面世界的主要桥梁,更是承载普罗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
报道中主人公杨波的一句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跟车13年,“最美的风景就在车厢”。在他与7272次列车并行的“生命之旅”中,单向道的人生旅程如火车轨道一样切实、可以触摸。火车的循环往复与人的成长、社会的变迁组合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各自的故事随着车轮滚滚而跌宕起伏,无限延展。
一节车厢里,或者一段铁轨,必定藏着一个故事。不管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是柴米油盐的琐事,抑或是随着“慢火车”的开出开回的日常,一个群体,一代人的命运沉浮都会镌刻其中。慢火车不再只是单纯的火车,而是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对于偏远地区的一种等待。等一等,也是一种温度。
或者说,追赶高速的目标我们已经达到,但内心始终有一些柔软的东西难以企及,一种相对缓慢的行进需要我们耐心等待。而那些附着在绿皮火车上的价值和形象,人们在抒发惆怅的同时,亦必定在它四周画上一道光圈。
如果说高铁体现的是中国高速发展的速度,那么绿皮慢火车传递的就是不让大山里任何一个人掉队的温度。崇山峻岭,水深路远,慢火车其实并不“慢”,它加速了大山地区与城市的联系,也能让这里的民众把赖以生存的农产品最快的输送出去。一去一回,便是认知了一个新世界。更可贵的是,慢火车让他们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变化。
一趟趟在高铁时代不停歇的慢火车,随着一代代人成长、远行,变得更加厚重有温度。不仅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实现了一些人的自我价值,也让沿线民众有了一份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一份生命应有的尊严。
文/陆玄同
来源:红网
作者:陆玄同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