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吸引流动和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6月20日 中国网)
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加快发展,人才是关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吸引流动和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积极促进各类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干事创业,为建设祖国做出成效。但是当前,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匮乏问题依旧是挥之不去的难题,在当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个关键时期,人才匮乏导致难以匹配生产力的发展,离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
众所周知,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生活条件差、交通滞后,有的地方工作实际收入普遍偏低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更是让造成了人才“引不来、留不住”。当前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人才队伍出现“断档缺位”现象,并且基层干部队伍日趋老龄化,年龄结构呈现“倒金字塔型”,这不得不引起重视起来。人才的匮乏也就导致了经济发展的落后,出现了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地区经济建设,阻碍了十九大报告中宏伟蓝图的实现。
发挥产业和科技项目集聚效应,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单纯地把人才“引进来”还不够,想要让人才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做贡献、谋发展,最根本的是要让各类人才干事有舞台、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管理基层人才,让人尽其用,尽最大力量发挥才能,还要完善编制管理、职称评审、人才招录和柔性流动政策,为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提供制度保障。
发挥人才项目示范引领作用,为人才帮扶协作做好榜样。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干部普遍感觉“工作压力大”“幸福感偏低”,而且基层的层级越深,压力越大,幸福感越低。这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无不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使基层队伍的干事创业激情和稳定性受到挑战。健全人才帮扶协作机制,重点围绕产业优势和民生项目加大人才支持力度,进一步吸引和补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把留住和用好本土人才作为破解当地人才匮乏的根本任务,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实现用一贤人则群贤至的良好效果,让人才队伍如雨后的春笋般茁壮成长。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正是各类人才的用武之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乘着党的十九大东风,让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涌流,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为实现十九大宏伟蓝图贡献力量。
文/袁子彬
来源:红网
作者:袁子彬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