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孩子特别迷恋各种网红、明星。有时候为了看明星演唱会都准备逃课,我和孩子他爸曾经试图通过跟她讲传统的先进人物,但孩子就是迷恋这些网红。到底谁可以成为今天的儿童崇拜偶像,谁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我们家长想指导怎么引导孩子。(6月22日 北青网)
孩子迷恋网红,家长们心急如焚,又无计可施,往往动辄训斥、怒骂、暴打等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甚至采取强制手段,这不但不能起到丝毫教化作用,反而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愈加迷恋于网红和明星现象。家长与其横加干涉,不如静下心来反思,读懂孩子迷恋网红背后的心理诉求,再对症下药,相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读懂孩子有渴望成功的心理诉求。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起到正向激励作用。网络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触碰到网红现象很是普遍,网红光鲜艳丽的一面,易引起孩子们的关注。心有偶像,说明孩子心有追求。作为家长简单不能视之为洪水猛兽,要及时加以疏导,毕竟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家长不妨放下姿态,和孩子一起观看网红相关视频,然后探讨孩子仰慕网红的种种优点,比如其机智灵活的答辩、完美无缺的演技。然后笔锋一转,告诉孩子一个人生道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分钟。每个人光鲜靓丽的外表,都离不开奋斗的汗水和泪水,从偶像的奋斗精神中汲取营养,脚踏实地,付诸实际行动, 终有一天,你也会成功,也会成为他人羡慕的“网红”。
要读懂孩子有渴望被关注的心理诉求。一些家长不仅在陪做作业上对孩子“恨铁不成钢”, 平时还总是拿他人的孩子优势数落自家的孩子。长此以往,得不到认可的孩子们情绪低落,转身到虚拟的网络上寻求精神支柱。逐利因素,网红的过渡商业化,导致诸如网络暴力、网络炫富、网络低级内容等等不良现象,让网红变了味,这很容易把孩子带偏。对此,家长要屏蔽浮躁心态,学会对孩子赏识教育,只有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提高孩子的分辨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就会自觉转移出喧嚣的网红视线。 另外,一些家长身陪心不陪,不能以身作则,整天手机不离手, 孩子不被关注,这样的环境,孩子怎能安心学习?潜移默化中,孩子难免沉陷于网红。
家长对孩子迷恋网红现象堵疏结合,给了孩子一个正确的审美观指向,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对孩子多多沟通交流,孩子的思想上就会对网红现象有个端正态度和清晰认识,而不至于沉溺其中迷失自我。
文/杨应和
来源:红网
作者:杨应和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