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记者在一些贫困县了解到,当地虽然大力吸引人才,但真正返乡扎根的少。有的贫困县拿出真金白银的优惠措施,一年只吸引回七八人。同时,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为代表的外来人才在乡村事务中又易受掣肘。不少地方由此出现"返乡人才阻力大,外来人才掣肘多"的局面。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由此看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没有人才的振兴,乡村振兴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人才振兴上,不断探索创新举措,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打造素质优良的乡村人才队伍,乡村人才振兴取得实际效果。但是"返乡人才阻力大,外来人才掣肘多"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直接影响到乡村人才振兴的高质量推进。
乡村人才瓶颈制约问题,早就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就乡村人才瓶颈制约的表现来看,是乡村人才振兴与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存在同频共振不够的问题,致使人才振兴未能泛起更大的涟漪。而这一现象的本质却是乡村发展要素的活力未能得到真正激发。
要破解乡村人才瓶颈,关键是要激发要素活力。首先要激发乡村资源要素活力。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引导更多、更大的社会资本、各类企业踊跃到乡村投资兴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不断提高乡村集体和个人收入,促进乡村环境的改善和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既给人才提供个人发展的机会,也给人才带来稳增收的吸引力。
其次要激发基础设施要素活力。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人才要引得来、留得住,不仅要为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展示舞台,还要为人才实现人生价值,从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为其提供更多更好的便捷。只有加大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完善住房、教育、文化、卫生、医疗、养老等配套服务,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人才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投入到推动乡村振兴的各项事业中。
第三要激发市场要素活力。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财政扶持,都不及市场活力的持久。市场活力是无穷无尽的,因此,解决乡村引才难,还要在乡村人才需求市场上做文章,通过制度的完善、待遇的改善、服务保障的跟进、本土人才的培养等,激发乡村人才振兴的市场要素活力。
文/邓尤福
来源:红网
作者:邓尤福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