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一纸协议收千元”是谁在任性?
2019-07-17 22:18:40 字号:

7月16日,浙江金华。王女士称,其在镇雄驻永康办事处打印一张不加盖公章的抚养义务协议书,被收一千元无收据。单位负责人称,钱系代第三方收取,已退回。职工已被处理。(7月16日 澎湃新闻网)

事情水落石出、问题得以解决,看似不错的结果,却潜藏了很多尚未明确的疑问。一来,办事群众已经离婚,不过就孩子扶养问题需要一纸协议,既不复杂,也不需任何调解,甚至网上都可见诸多模板,为何还会如此昂贵?二来,官方解释这笔费用系第三方律师机构收取,政府职能部门代替他人收取费用,显然并不合理,即使这只是个人行为,但单位同事会不知情?

更为重要的一点,国家一直严格管控政府乱收费行为,作为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还为地方营业性组织提供盈利便利,让公众误以为是政府收费行为,到底这是群众的政府,还是个别单位的“代理人”?

显而易见的是,“一纸协议收千元”事件的曝光,已经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伤害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凸显出几分权力的任性。

政府干的,应是人民盼的。群众满怀期待去办事,就该一次办好、合规办好,然而,一纸协议背后,办事群众不仅交了本不该交的费用,也多跑了几趟可不被折腾的“冤枉路”。一切的根源不过是公职人员手中有公权,群众理所当然地认为政府说的就是权威,加之内心多少有几分“求人办事”的心态,又有几人会直接质疑公职人员工作的不当之处。

应看到,权力任性少不了以人为媒介。与“一纸协议收千元”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公职人员所在办事处墙上醒目的悬挂着“镇雄人在永康温馨的家”。可惜的是,群众寻求“家人”的帮助,却遭遇不当待遇,领导对“代拟协议要收费”情况视而不见,同事心知肚明却也习以为常,让本该温馨的“家”变得“铜臭味”十足。

尽管涉事双方达成了和解,过错方也受到相应处理,但警钟仍需敲响。政府部门究竟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服务群众,早已无需多讲,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过程中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也无需重申,为何总有个别人员会遗忘身份、遗忘责任,或许这已经不是法纪意识、责任意识强不强的问题,更多应归结到人民立场强不强的原则性问题上来。

由此,“一纸协议收千元”的荒谬应该有个了结,但绝不应只是点到为止,来个彻底清查,看看究竟还有谁在背后任性,或许才能斩断“病根”,让政务服务回归本真。

文/史俊逸

来源:红网

作者:史俊逸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