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指责女子坐票变“卧铺” ,不如完善公共设施
2019-07-26 20:35:31 字号:

指责女子坐票变“卧铺” ,不如完善公共设施

7月24日,“女子带俩娃买六张票”引发热议,爆料人称该女子因没卧铺票购买6张票,被没座旅客质疑。网友对此事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女子花钱购票合情合理,也有人认为占用公共资源。12306客服人员就此事表示原则上没有限制,但视现场情况,还需证明持票人与其他车票所有人的关系。(据7月26日新华社报道)

显然,根据12306客服人员的说法,这位女子的行为并不违规。也就是说,官方是默认这种行为的。然而,这件事之所以能够在网络上成为“爆款”,是因为女子的行为招致了当事乘客以及众多网民的质疑。其中,有一种声音最具代表性——“公共资源是有限的,为了自己的便利多占用,即使花了钱,也不合适吧?”

这位网友的话大义凛然,乍一听,并没有毛病,甚至说出了普遍认知的一个道理。如果是在普通的公共场合,面对普通的公共资源,当然没问题。但是,火车是一个特殊的公共场合。从属性上讲,它是封闭的空间。从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上讲,更多时候是个人利益优先。尤为重要的是,火车上本身就存在相对的不公平——无座票和有座票同价。

无座票和有座票同价这一规定,饱受诟病。但是,铁路方面一直都没有作出更改的决策。从铁路的角度讲,或许有其更成熟的考虑。但对于旅客而言,这是不公平的。即便有人以“能上车就不错了”安慰自己,也安慰别人。但是,自己花了同样的钱,却只能站着看别人坐着,心里是难以平静的。尤其对于长途旅客而言,这种感受更加强烈。

既然存在不公平,就应该允许有人钻制度的空子。真正有需要的旅客买不到卧铺车票,而小孩需要休息,又不能像大人一样承受过重的旅途疲劳。所以,这位妈妈“剑走偏锋”,买了6张硬座车票,将硬座变成卧铺。在严格的实名制条件下,女子找到了足够的身份证,顺利买到了车票,并顺利上车。她自己出钱,购买服务,与铁路方面构成了合法的合同关系,他人无法苛责她。相反,对于她并不违规的行为,还应该给予尊重。

根据媒体报道,该女子还曾将作为让给无票旅客使用。只是,当孩子需要休息时,被无座乘客质疑,进而产生了纷争。我们在质问“无座乘客到底是什么心理”时,更应该反思:是不是公共服务出了问题?

试想,如果铁路资源足够用,火车上的座位足够,不会出现无座票和有座票的区别,带小孩的乘客能够顺利买到卧铺车票,那么,还会出现这种纠纷和质疑吗?至少,类似的事件应该少很多。所以,我们与其质疑带小孩女子的行为,不如多多呼吁相关方面,努力完善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创造更多的服务资源,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文/胡英军

来源:红网

作者:胡英军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