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苦没吃过,就是睡个觉而已。”来自东北的柴国华在大兴一家企业做保安,租住在单位附近的一处群租房里。价格相对低廉的群租房为像柴国华一样的低收入外来务工群体提供了便利,同样也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
面对“汹涌澎湃”的打工潮,群租房现象全国各地都有。有的“一间变两间”;有的“阳台变厕所”;有的“每个房间能住三四个人”。绝大多数群租房用来隔断的砖墙超出了承重墙的承受范围,而且出租屋空间逼仄,私搭乱建,人员密度大,水电使用不规范,环境问题和安全隐患被撂在了脑后。
早在2011年,住建部就出台《商品房屋租赁管理规定》,规定“出租住房应当以原设计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据报道,按照有关方面要求,多地也积极清理整治群租房,截至今年6月底,仅北京市就已清理整治违规群租房4789处。尽管如此,群租房却有如顽疾,屡禁不止。
根据北京最新发布的《北京市住房租赁合同》示范文本规定,北京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每个房间居住的人数不得超过2人;不得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等方式变相分割出租。“规定”归“规定”,有些群租房不达标照例是没达标。
值得关注的是,有关主管部门为整治群租房,经常组织检查活动,发现违规现象会采取相应整改措施。每每遇到社区居委会上门检查时,房东会一再提醒租客,“遇到检查千万不要开门,平时在小区里也不要张扬,防止被邻居发现举报”。有的租客甚至自己也想办法应对检查,在一些租客看来,“现在床位这么难找,如果被查,我去哪儿找下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整治群租房的难度。
可以理解,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就是为了多挣俩钱,“没有比省钱更重要的事”。从这一点而论,外来务工人员的艰辛需要用心体会,更需要设身处地地帮助他们“考虑”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群租房隐患多,别拿生命赌明天。作为房东,必须为租客提供环境好、设施配套齐全、安全有保障的出租房,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经常查找和及时排除事故隐患,提醒租客遵纪守法、注意安全,不能一心只往钱眼里钻,而将租客及周边的环境、安全丢到脑后;政府部门要多为外来务工人员着想,多体谅他们的艰辛,多为他们的安全做些好事、实事,对群租房整治,不能一味禁止,目前情况下,不仅要尽可能地进行疏解,最好是在政策和法律许可的前提下,多渠道提供经济适用的租赁住房,加大租赁型保障房的供应力度,有效缓解外来务工人员租房难的突出矛盾。
消除群租房隐患,租客不是“局外人”,而是“当事人”和责任人。不能只图省钱,忘了安全,没有比安全更重要的事!
文/周志宏
来源:红网
作者:周志宏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