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就要到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消费卡和有价证券、股权、其他金融产品等财物”及“用公款购买赠送或者发放礼品、消费卡(券)等”违反廉洁纪律。(9月4日 央视新闻)
“洁不洁、看过节”,在中秋节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严防“节日腐败”虽是老生常谈,但廉政提醒照样还是节前的“标准动作”。然而,节前提醒不断,监管从紧从严,但仍有极个别党员干部“敢于”触碰纪律红线,“敢于”挑战规矩底线。这些人无视党纪国法,心存侥幸心理,视铁的纪律如儿戏,最终难逃法纪的严惩,实在是咎由自取。这也说明,“节日病”这类的作风问题往往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紧一阵可能就会好一阵,松一阵可能就会“死灰复燃”。根治“节日病”顽疾,还得需要“综合治疗”方能奏效。
其一,要直指病灶、点到痛点。“节日病”反反复复,难以治愈,要根治这个顽疾,就必须“零容忍”。节前要打好“预防针”。要通过公开曝光一批顶风违纪的典型案例,早发信号、早打招呼、早做预防,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力求做到预防在前,惩治在后。要直指问题对症“下猛药”。对“节日病”要综合治疗,决不能养痈遗患,放任自流,对“打针吃药”已无效的党员干部要果断“动刀”,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发现一起、严惩一起,直指病灶、点到痛点。
其二,要发动群众、加强监督。要充分发动群众,把多角度、深层次的“监督探头”伸向神经末梢、各个方面,既要围绕节日节点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又要紧盯违规收送节礼、违规公款吃喝、违规公款旅游、违规使用公车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全面加强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不断延伸监督触角、拓宽监督视野,加快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网,让党员干部作风常态置于监督之下,确保监督压力层层传导、监督责任层层落实,真正做到监督全方位、无死角,让群众身边的“节日病”问题无处遁形。
其三,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愈“节日病”绝非一蹴而就之事,更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的抓预防、抓严惩,需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深入查、查深入。决不能忽紧忽松、忽刚忽柔,决不能时有时无、时浓时淡,决不能挂在墙上、停在口头。唯有持之以恒、越抓越深,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确保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持久抓、抓持久,见长效、真见效,才能真正直击问题,根治顽疾。
“节日病”易发,且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悄然改变,见缝就钻。近年来,通过微信红包、支付宝转账、电子礼品卡、充值点券等方式,利用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便捷,节日腐败避开明察暗访,私下暗度陈仓。穿上“隐身衣”,红包依旧是红包,礼品依旧是礼品,依然会对公权力产生巨大的腐蚀和破坏,依然会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和公信力。唯有把准病号好脉,对症下良药、猛药,综合施策、综合治疗,严惩违法违纪的贪腐行为、狠刹违规收受礼品的不良风气、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才能有效遏制、药到病除。
文/宋明月
来源:红网
作者:宋明月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