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新生向父母要4千生活费遭拒的启示
2019-09-04 19:01:57 字号:

新生向父母要4千生活费遭拒的启示

近日,一个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红网络,她希望母亲给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费,但却遭到了母亲的拒绝。她觉得自己很委屈,认为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花。(9月4日 红星新闻)

如今正值开学季,生活费成了不可回避的话题。挖财记账发布的《2019大学生消费报告》显示,大学生月均生活费超过2000元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和杭州,而成都大学生的平均生活费为1900元。材料中,这位女孩母亲给的生活费基本上应该是足够的,在笔者看来,这位女孩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大学生应该要学会理性消费。

作为大学生,基本上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自己必须明白,父母的钱并不是大风刮来的,父母帮自己交学费,给生活费,这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大学生更多的应该是理解和支持,而不应像材料中这位女孩一样,埋怨父母,甚至发出求助帖,这其实暴露出的是大学生自私的心态,不懂理性消费。

众所周知,大学有奖学金,大学也可以进行勤工俭学,当钱不够花时,大学生完全可以自食其力,可以不找家长拿钱,甚至利用假期都可以将报名费用赚足。笔者读大学的时候,家里也有给生活费,但笔者出去当过家教、当过超市促销员、发过传单、学校食堂进行过工作,每个月都有几千元收入,这时候,自己想买什么都可以,也不必找家里要钱。所以,这位女孩嫌母亲给的钱少,自己拿奖学金,也可以去赚钱,而不是一味埋怨。

当然,除了靠自己,更重要必须学会理性消费。据数据显示,男生更偏爱的数码3C占据了购物支出的绝大部分,此外还有游戏开销,一些学生甚至拿出一半的生活费用来玩游戏。同时,报告显示,购物仅占大学生生活开销的第三名,而前两位分别是餐饮和人情社交,人情社交的支出占据大学生生活费的21%。在面对这如此多“项目”时,一些大学生才会觉得钱不够用,但恰恰是这种情况,更考验大学生理性消费的能力。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手中的钱,摒弃冲动消费心理,制定合适的消费计划,推掉一些没必要的聚餐,杜绝一味超前消费,毕竟一些大学生都是靠父母支持生活。如果个人理财能力较强,可以进行适当股票和期货的投资理财。大学生只有理性消费,才能应付突发支出,更能养成良好的消费观。

大学生要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多理解父母的难处,如果真的感觉生活费不够,自己可以通过理性消费或找兼职增加收入,而不是一味逼迫父母。

文/林春

来源:红网

作者:林春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