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颜宁“在线打假”,社交平台需全时打假
2019-09-07 16:04:44 字号:

颜宁“在线打假”,社交平台需全时打假

9月6日凌晨,清华教授颜宁在个人微博中发布:“微博账号@颜宁与我无关”这样一条“打假”微博,揭露该微博账号变相利用她的名字进行营销的事实。该微博账号发布了代写论文、留学辅导等营销广告,对颜宁教授造成不良影响,才使得她有了这样的举动。目前,颜宁教授“打假”成功,微博平台已将该账号注销。

而此事件却不应该因“@颜宁”账号的注销而划上句号。微博等用户基数庞大的社交媒体平台,都应该借此机会反思平台治理漏洞,进一步填补机制空缺、提升服务质量并改善平台网络环境。不难发现,微博上存在着各种“假”象,不仅有营销号注册名人名字谋利的,也有营销号利用名人名气欺骗消费者的,除此之外还有售卖各种假货的。

这些冒名欺骗行为给被“借名”的名人和消费者都带来了损失。对于被“借名”的名人而言,他们的名誉会受到损害;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情感与金钱两方面都会受到伤害。今年7月,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在微博上揭露,有多人假借他名义在网上售卖普通话课程,并在微信平台上建立了多个普通话学习群进行欺诈牟利。除此之外,微信上还有大量假借董卿名义的“跟董卿学朗读”等欺骗课程。可见,微信与微博一样作为用户基数庞大的社交平台,同样也存在监管不到位、乱象丛生等问题。

正是因为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用户基数庞大,所以欺诈信息的传播范围也是极为广泛,这使得大量平台用户上当受骗。故而社交平台更应该加大监管力度,承担起责任与义务,进行24小时全时打假,保护平台用户的权益。而不应在当事人自曝存在冒名欺诈行为后才有所作为,应主动地进行全时监测,重视每个用户的举报信息,监测名人宣传推广活动,发现非本人推广的冒用欺诈行为时及时制止,将用户的损害降到最低。

如今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为社交平台提供了24小时全时打假的技术支持。各大社交平台都应借助技术,实现全时打假与监测,树立网络健康环境。在各种平台软件不断出现又消弭的时代,只有不断完善制度、提升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社交媒体平台才可以真正留住用户、做大做强。

文/方俪颖

来源:红网

作者:方俪颖

编辑:陈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