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政府公布《成都市中心城区景观照明专项规划(2017—2025)》,文件中提出将市内的环城生态区及其他自然生态区、居民集中区、工业区等划入“暗夜保护区”范围,保护区内将减少景观照明与向上射灯,从而保护自然生态区域动植物自然作息的伤害,对居民健康睡眠的影响。而这也是“暗夜保护”理念首次深入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不得不说,成都市的这项举措为城市建立高标准夜景照明体系带来了新的启迪。多数城市的繁华商业区充斥着五彩斑斓的广告灯饰,高耸的大厦酒店多采用泛光照明。尽管夜晚城市通体发亮,却让长期身处城市的居民少了一份宁静,又多了些许浮华,能源流于无意义使用,而自然生态区域的无章照明更是危害着动植物自然作息。灯光泛滥是城市照明体系的通病,城市人误以为夜间霓虹是生活实感的显现,却忘了作为大自然馈赠的星空,自然也难以意识到光污染现象正在加重。
除了满足居民对自然本真的追求,减缓光污染也是划定“暗夜保护区”的一大价值,依照规划,成都将遵循该亮则亮、该暗则暗、合理分区、光暗平衡,减少城市光污染源的原则。其实相较工业三废污染的相关规定,光污染问题的治理在城市中依旧存在一些局限性,目前虽有部分地方法规明文规定了光污染防治,但仅限于简单的原则性规定,没有相应罚则,也不成体系。
既然一直以来城市都在呼吁低碳绿色化,那么成都关于城市景观照明的规划理念值得纳入更多城市的建设原则当中,过度设置照明设施的做法也应得到更加硬性的处理。成都市让“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暗下来了,让商业区脱离炫目刺眼,给居民区带来静谧。而中国还有不少现代化与绮丽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共存的城市,因此根据不同区域环境特征,形成不同的夜景亮灯办法显得更为重要。
“暗夜保护区”是为星空设立的避难所,也是城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晶。当保护区外艳俗的户外照明有所减少,照明体系因地制宜,各所城市的夜景个性将会更加凸显,城市也会更宜居。
文/刘蔚卫
来源:红网
作者:刘蔚卫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