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我国首只克隆猫“大蒜”正式交付到其主人手中。“大蒜”是由一只经代孕猫自然分娩的英国短毛猫,主人方面表示,“大蒜”不再恬静,希望以后能够跟以前的“大蒜”越来越像。据悉,克隆“大蒜”的费用高达25万人民币。(9月22日 红星新闻)
在不少网友感慨“有钱人的快乐我们想象不到”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赞同的声音。宠物作为人类的忠实伴侣,经过时间的相处和情感的沉淀,也会逐渐成为家人一样的存在。除了社会生活中的交往之外,人与宠物的交往也是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环。尽管宠物不能与人对话,但是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并不会因为语言的障碍而被阻断。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对所养的宠物进行克隆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里有一个假设,如果猫的世界也有道德伦理,那“大蒜”该如何自居呢?我们不懂猫的语言,自然也无法知道它们的世界,所以这个假设也终究只是个假设。一般对于不知道或者不了解的东西,大多数人会默认其不存在。但是我们也需要知道,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也不过是万千地球居民之一。笔者在这里并不是反驳克隆宠物的说法,只是觉得如果真的把宠物当做家人来对待,那么尊重应该也是不可或缺的。
脱离异想天开的猜测,那么新“大蒜”是否能成为真正的“大蒜”也是摆在科技公司和主人面前的一个未知命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如果“大蒜”真的越来越“大蒜化”,这对于主人和科技公司来说无疑都是最好的结果。但是与此同时,在其主人的脑海中是否会将“大蒜”去世这段记忆除去或者隐藏?她是否能够像原来一样接受新“大蒜”?又如果,“大蒜”按照它原本个体的性格发展,其主人又该如何处置它呢?送人或者当做全新的宠物养?或许有些杞人忧天,但是这些确实是实实在在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们追求科技的进步,但又囿于道德伦理的束缚。这句话绝非表达科技与道德伦理不可共存的意思。在传播学领域,技术主义范式中有一个名为技术人文主义的旁支。技术源于人的思想,最终也会被人类思想化。
个人觉得克隆猫是解决主人痛失爱猫的一个方法,却不是最好的方法。在科技还不能与道德伦理很好融合的某些领域,我们无法界定这是勇敢的尝试还是鲁莽的冒险。然而不管怎样,一个生命已经被创造出来,无论以何种形式,它都有好好生活的权利。尽管用科技填补情感缺失的做法并不能得到完全的赞同,但是作为技术乐观主义者而言,克隆技术的发展对于人们日后的生活仍旧有着十分可取的地方。而我们现在该做的事情,不是看戏或者冷嘲热讽,而是进一步厘清科学与道德伦理的界线,不让科学触犯道德伦理,也不再让道德伦理阻碍科学进步。
来源:红网
作者:陈美玲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