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0月17日,福布斯中国推出了最新的30岁以下精英榜(30 Under 30),选出了600位30岁以下活跃在中国的创业和行业创新者。此榜单一出,立即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大众争议。(10月17日《每日经济新闻》)
提到福布斯,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每年公布的“福布斯富豪榜”与“福布斯名人榜”。福布斯作为老牌商业杂志,有较强的公信力,福布斯榜单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榜单之一,其品牌背后蕴藏着极大的价值,它的公信力与权威性也使其在全球获得了良好的口碑。随着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走向世界,福布斯为扩展中国市场,建立中国市场品牌,积极发展福布斯中国的业务,先后发布了各种中国榜单,比如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福布斯中国慈善榜、福布斯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等,而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也是这些榜单中的其中一个。但是无论福布斯是否已经认识到“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所引发的争议,事实证明,这种“野鸡榜单”正在一步步毁掉福布斯的“英名”。
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自20个(2018年以前为10个,自2018“扩招”至20个)领域中挑选对社会做出贡献,改变中国经济、有影响力的600位青年才俊。这20个领域从金融到科技,从环保到能源,从体育到娱乐,涉及社会的各个行业。乍一看,榜单的设定照顾了不同的领域,且每个领域的入选席位相同,似乎保护了榜单的公平与公正,但实际上,扩大的“版图”势必会使其“含金量”大大降低,失去了权威性。而且,每个行业硬性规定选满30人,不免具有平均主义的嫌疑,这就造成“一个萝卜一个坑”,人人得先进、个个获表彰的不良局面,造成荣誉的贬值和典范性的降低。
除此之外,福布斯精英榜单的评选标准也相当模糊。其声称邀请了多位著名企业家、风险投资家、艺术家、商学院院长和高校教授,以及业内意见领袖担任评委,从影响力、绩效和创新三方面考察候选者。但是从以往福布斯精英榜单上榜人员的“事迹”来看,这个精英榜单似乎从来没有弄清楚“精英”定义。从中国语境出发,精英是指社会的成功人士,他们在能力、见识、财产、素养等诸多方面超过大多数群众,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影响和作用,是社会的精华,这说明,精英不是看上去光鲜亮丽即可,而是需要具有极高的个人素质与社会贡献。但是无论是非法集资与高利贷并举的浅橙科技创始人,还是涉及北京40多亿元未兑付而被取保候审的贝米钱包CEO姚坤杰,抑或是坚持“科技以换壳为本”原则的“云适配”高婧,精英榜单带给我们的信任度和公信力远远不及其带给我们震惊与失望。
同时,福布斯中国排行榜还深陷利润漩涡难以自拔。虽然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的负责人曾强调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编辑部跟广告部门、业务部门是完全分开的,但据公开报道,福布斯承认在榜单制作过程中,不时会受到富豪们的邀请,希望以此进入排行榜。说到底,福布斯的榜单往往意味着利益关系,而有利益就难免有纠葛。
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已经被业内众人士视为“野榜”,这无疑是对福布斯品牌的一次致命打击。从这种质疑声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对“榜单主义”的质疑与反思。榜单的价值不在于其头衔是否高端,也不在于其口号是否喊得响亮,而在于其评选过程是否公开,评选标准是否公正,榜单自身是否经得起社会的考验与大众的认可。但一个榜单失去了公众的认可和其本身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即使它不是“野榜”,也难以让人接受和信服。从这一方面看,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已成为专业人士和社会大众的笑柄,而这种对榜单的质疑与鄙夷,也会一步步毁掉福布斯作为老牌所逐渐积累起来的声誉与品牌价值。
所以说,福布斯中国,你可长点心吧!
文/徐冠群(山东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徐冠群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