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1月17日晚,这样的一个视频被广泛关注:狂风呼啸,路边的灌木全部倒伏无一幸免。一个穿着红色棉服的骑手顶着狂风,双手推着送餐的电动车举步维艰。
同一时间,#北京外卖小哥风中寸步难行# #恶劣天气应不应该点外卖#两个话题登上热搜。随着话题热度不断升高,评论的两极分化也逐渐明显。一方面,网友心疼在恶劣天气坚持送餐的骑手,认为在这样情况下不应该点外卖。另一方面,例如“他需要赚钱,我需要吃饭,大家各取所需”的观点迅速占领了大量评论区。
笔者认为,恶劣天气点外卖无可厚非,出于体恤骑手号召大家少点外卖也没有问题。“恶劣天气到底应不应该点外卖”这件事本身并没有太多争议的点,在天气情况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客户不愿出门选择点外卖和骑手接单挣钱都属于个人行为:对于客户来说,外卖平台依然能点单,商家依然愿意接单,骑手依然愿意配送,就已经形成了合理的交易链,他就应该得到与所支付价格对应的服务;对于骑手来说,开启接单模式就意味着他愿意承担一定风险继续工作,相应的也要求更高的配送费用。在网络平台上,每个人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这并不影响以上两种个人行为的合理性。
同样的,在恶劣天气不点外卖,并呼吁大家不要点外卖也是出于善意,不应该被恶意揣测。从法律上看,这种说法也是有据可循的。今年夏天“利奇马”期间,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关于本市应对极端天气停课安排和误工处理的实施意见》,饿了么平台也对“上海和江浙区域进行了及时的配送调整,包括停止平台服务、减小配送范围等”。回顾现实,社会上因为送餐而发生的交通悲剧不在少数,减少订单也是从根本上降低风险的一种方式,本质上是出于人的悲悯情怀,不应该被冠上“道德圣母”的骂名。
但是,以上讨论有一个共同前提问题,那就是天气到底恶劣到什么程度?
如果天气状况真的到了严重威胁外出行人生命安全的地步,那么“有人愿意高价买单,有人愿意拼命挣钱“的逻辑是否是合理的呢?对于这个问题,答案是显然的:任何关于生计、互利的说辞,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将生命放在第一位的理由。但是现实中总会有人不这样做,这是丛林社会的现实性导致的。大家之所以展开关于“点不点外卖”的讨论,并不是想解决永远在现实中矛盾着的金钱和生命的问题,而是寻找一点点改变的可能性。外卖平台是否能够设立灾害预警机制,是否可以在极端天气关闭外卖服务,是否可以提供更具安全性的保护设施来保障骑手的安全?用户是否可以在骑手因不可抗力超时送单的时候多一些耐心,是否可以说一声谢谢,是否可以不轻易给出差评?
文/应滢(中国人民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应滢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