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陕西省咸阳市交警支队渭城大队发微博称,未安装ETC的车辆,从明年起不享受节假日免费通行高速公路等优惠政策。可实际上,交通运输部此前曾对此类说法进行辟谣。(11月23日 东方网)
尽管渭城交警大队解释此举旨在“鼓励安装ETC”,但官微发出不实言论,绝对不可当做儿戏而一带而过。毕竟,在“ETC大战”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渭城交警大队的行为很容易给公众带来误导。所以,对于这种造谣行为,理当给予必要的严肃处理。
固然,官微是由具体工作人员来管理,但其代表的则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特别是近年来,政府部门的很多信息都是通过官微传递而出的,老百姓对官微的信任度也是极高的。正是如此,提升对官微的监管力度,并为其戴上“紧箍咒”已成为各地政府部门需要上好的“必修课”。
透视这起官微造谣事件,问题就出在缺乏严格监管上。按照正常的工作程序,要发一则官微内容,是需要经过层层把关的。遗憾的是,渭城交警大队却置此前交通运输部的辟谣事实于不顾,“任性”地让谣言再飞了起来,这种不职业、不专业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给政府公信力带来了重创。
其实,类似的事件也曾见于报端。为什么不能除根?在笔者看来,主要在于对官微缺乏深度认识。在互联网与老百姓的生活日益紧密的趋势下,政府部门必须要有拥抱互联网的姿势和动作。但这并不意味就可以盲目跟风,相反更要及时提高互联网媒介素养。也只有充分认识到规范运作的重要性,才能让官微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定心丸”。
为此,在处理这起事件时,绝不可再像过去那样仅仅处理几个责任人就急促画圆。涉事部门需要深刻反省问题所在,不遮蔽事实,不回避问题,认真细致地对自身的官微管理体系进行一次彻底体检。当挖出了病根,开对了良方,官微必然会守好政府公信力的底线。
当然,其他政府部门也应以此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另外,需要再次提醒的是,在当前依法治国的语境下,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一旦造谣属实,就属于违法行为。因此,不管是谁,都不可充当谣言的“扩音器”。
来源:红网
作者:赵耀世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