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王思聪受群嘲:社会的容错心态去哪了?
2019-11-30 17:14:52 字号: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曾经一掷千金的“国民老公”王思聪,近来却突然变成了被债主催债的国民“老赖”,这事儿琢磨着蛮有意思。

有债主前几日公开回应“对他来说是小钱,对我们可是巨款”,一下把王思聪创业失败的事拉到了“血淋淋”的贫富对比上。身价上千亿的万达影业“准继承人”居然还不上这点“小钱”?这似乎不符合大众对于站在财富金字塔顶端的王思聪的想象。

平日里动辄晒豪车、星级酒店,有事没事带爱犬坐私人飞机,甚至爱犬丢了不惜“悬赏”百万寻找,引得网友纷纷感叹“人不如狗”的王思聪,在投资几亿以后创业失败。继11月4日被曝被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列为被执行人以来,他接连经历了被上海嘉定区法院发布限消令、被取消限制消费、再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限消甚至查封财产。一个接一个的热搜让群众吃饱了瓜,还没搞清楚“被执行人”“失信被执行人”等名词的法律界定,就纷纷戏称“国民老公”变成了“国民老赖”。“老婆”们更是上演了一场集体离婚,群嘲的戏越演越足。

实际上,王思聪目前并不是“老赖”。 “老赖”是失信被执行人的民间通俗说法,而王思聪目前并没有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仅仅是被限制消费的被执行人。也就是说,目前他确实欠钱没还,但是还不还得上,为什么不还等还不清楚,而能确定的是,他的行为离人们所说的“老赖”还差一点儿距离。但是不管有没有弄懂这些术语,对于“债主喊话欠债不还的富豪”的新闻,评论区几乎已经变成了鞭尸现场,仇富的情绪也被带了一波节奏。“私人飞机还坐得了吗”“不让去酒店高消费还怎么吃饭”等一众评论看似嘲得“大快人心”,实际上嘲得盲目,嘲得酸腐。

抛开“国民老公”等热搜光环,整件事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创业遇到水逆而已。被群嘲的是王思聪,但也昭示着我们的社会欠缺容错心态。

这种刻薄心态首先归结于我们对欠债者错误的刻板印象,从小说戏剧到电影电视剧,我们不难从各种文艺作品中窥见社会对欠债者形象的理解:欠债者要么被塑造成顽固的“无赖”,用以伸张“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朴素正义观念;要么被塑造为已经身无分文还倒欠了很多债的惨人借以博取同情。但在现实生活中,背负债务并不意味着就与上类形象等同,甚至可能相距甚远。现代商业流程中的还债涉及一系列法律程序,不仅费时长,还可能穿插一些商业领域内的法律纠纷。这么看来,债务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还清就见怪不怪了。

另一方面,创业失败导致的欠款往往数额巨大,还款需要融资,而在各类纠纷的缠绕下,短时间内融资是比较困难的。有人说,王思聪“瘦死的骆驼比蚂蚁大。”这里实际上是混淆了王思聪作为企业法人以及作为自然人的概念。作为企业法人,他的资本链条基本是处于崩坏状态的,所以面对一系列需要走法律程序的商业还款他,不能随手从家里掏出一笔钱来还。另外,其父王健林的万达集团也并不对王思聪的债务提供任何担保。王思聪以个人担保的方式来支持自己创业项目的融资,甚至没有紧急更换法人。在资本链条处于冻结状态的紧急时刻,融资是很困难的。

流程复杂、法律纠纷、融资困难,这一系列问题解释了为什么现在创业失败者被列为被执行人甚至是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上的人数越来越多。根据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截至2019年4月底,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达1379万次。而截至5月17日,失信被执行人人数上升至1394万次,仅半个多月就增加了15万人次。倘若把这些失信被执行人和我们刻板印象中的“赖账者”画等号,那岂不是说我们国家的道德败坏已经足够让“老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这显然是荒谬的。

换而言之,对于创业失败者来说,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还清欠款时,决不能被简化为有钱不还的“恶霸”。创业艰难成为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当下国家经济下行,企业发展遇到挑战的现状决定的。

人们天然的认为资金投入高就能创业成功,“没钱怎么创业”也几乎把很多人的创业念头扼杀在了摇篮里,但是前期资金投得多就能创业成功也是对创业的刻板印象。除了王思聪,社会上还有无数的创业人士,不论资金投入的多与少,创业之路的艰难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到。脍炙人口的创业故事只属于创业成功者,创业失败者面临的只有辛酸,甚至一不小心还会沦为公众群嘲的“老赖”。

而王思聪的创业从一开始就汇聚了太多大众的目光。他的创业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他的失败也正是这个时代真实的创业生态的反映。王思聪同时作为家族企业的继承者与独立的创业者,他的创业代表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与第二代创业人的传承与迭代,以及作为第二代独立创业人的成长。高投入带来的创业失败印证了这个时代要想创业成功时很艰难的。

改革开放以来,创业潮流风生水起。正是这些创业人的创业热情点燃了社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生机。对于不能按时还清债款的创业失败者,公众应该从商业思维、法律思维理性看待,不能随便施以群嘲。对于创业群体,宽容过错和失败、鼓励创新和奋起应该成为社会的正常认知,毕竟创业成功很难。社会的容错心态如果太刻薄的话,打击的不仅仅是创业失败者们,更是社会自身的创业活力。

文/武志敏(中国人民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武志敏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