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把男性被家暴看作小事,背后是性别偏见
2019-12-02 14:41:18 字号:

——本文系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最近,看见一条“男性保护令”上了热搜,温州市吴先生因多次遭受老婆家暴,无奈向法院申请了人身保护,这是温州市发出的首例男性人身保护令。能看见男性同胞站出来承认被家暴,通过法律维权,还上了热搜,真是让人非常欣慰啊——这不仅让“家暴”的话题受到广泛关注,而且还打破了传统性别偏见。可也有人不以为然,“活该!”“男的被打没什么。”“女的都还没保护好呢。”……他们的言外之意也就是:大老爷们身强体壮的,就算被老婆打了,能严重到哪去?还是先保护好女性受害者吧。

你看,“我弱我有理,你强你活该”的强盗逻辑再次现身江湖了,还在评论区占领着高地。家暴案中的受害者往往是女性,在男性和女性的力量对比中,总体上女性也的确处于弱势,声援弱者,保护女性权益是没错的,但有些人错在把这种一般意义上的性别认知变成了刻板印象,并把强弱当作自己唯一的判断标准,谁是谁非不重要,我只扶弱不帮理。于是,声援女性是正义的呼唤,声援男性就成了小题大做,是罪恶的帮凶。且不论让申请保护令的吴先生跟老婆擂台互殴,还不知谁是最终的弱者,在舆论场上,吴先生早已完完全全成为了弱势群体的一员。

被家暴的男性真的很惨,在家挨老婆打,在网上还要挨网友骂,吴先生不是“实惨第一人”,他也是有一些难兄难弟的。去年,明星张雨绮和她的老公袁巴元因家庭纠纷闹到派出所,根据警方描述,袁巴元的背部有两处刀伤。此新闻一出,网友大多表示喜闻乐见,甚至拍手称快,有人觉得张雨绮找男人的眼光一直不太行,这回估计又碰上一渣男,也有人觉得袁巴元太不仗义,“1厘米的伤口都要报警?不毁三观吗?”我的三观的确受到了冲击,为什么家暴沦为娱乐新闻,而施暴者吸粉无数,成了“暴力御姐”“敢爱敢恨女性楷模”?因为这回被揍的那个是男的。支持张雨绮的这些人,实际上也是走在女权运动队伍之中的人,但女权主义追求的是男女平权,而不是让女性骑到男性头上。当女性家暴获得社会原谅,男性被揍有苦说不出,女权主义者便沦为了“田园女权”斗士。

而暴力就是暴力,跟人渣一样,不分男女,把男性被家暴看作小事,背后也存在性别偏见。女性被家暴,大家往往认为是男方太强势,不会责怪女方的软弱;但看到男性被家暴的新闻时,总有人嘲笑这男的太窝囊、无能,忽视他所受到的伤害。可谁规定了男的就不能软弱,女的就不能强壮?李银河说过一句话,性别角色定式是对男女两性的压迫。在传统性别观念下,社会构建出男性和女性“应有的”特点,它深植在我们的认知中,常常成为一套外部强加的规范。也因此一些男性受到家暴后不好意思寻求援助,怕被耻笑,还有一些男性根本认识不到自己被家暴了,不承认自己是家暴受害者,他们在自我束缚中,就先剥夺了自己成为受害者的资格。这种情况下性别偏见也更容易大行其道,限制两性的发展,而如果男性能从束缚中解放出来,女性的境况也会有所改善。

我国的《反家庭暴力法》从三年前开始实施,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随之建立,而温州市上周才发出第一例男性保护令,它出现得有些晚,但仍值得点赞。男性被家暴是小事吗?有些人说是,他们看不见吴先生老婆手上的铁锤。反正吴先生这顿打是结结实实地挨过了,家是实实在在地被砸了,连父母都明明白白地受到了威胁。家暴无小事,不管受害者是男是女,我们都必须以严肃的态度看待。

文/赵雨欣(中国人民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赵雨欣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