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B站跨年晚会火了,什么样的节目风格才是未来的“主流”?
2020-01-06 17:13:01 字号:

B站跨年晚会火了。

火到尽管元旦已经过去好几天,但是大家依旧蜂拥而来,晚会播放量已经达到6500多万,弹幕数量达到220万,而这些数字仍旧像红色的股市数据般疯涨。豆瓣评分中,各大卫视的跨年晚会最高不过5.6分,B站居然高达9.3分。而且,这个在老一辈眼中,集结了追星、游戏、动漫、恶搞等各种“不正经玩意”的视频网站,竟然在前两天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了。

B站的晚会被称作“最懂年轻人的晚会”,汇集了动漫、游戏、直播等一系列年轻人热爱的元素。诚然,这台晚会的火爆,离不开把年轻人作为目标群体的定位,因为会刷视频、刷弹幕、在豆瓣打分的也大多是在潮流前沿的年轻人,这并不代表所有年龄段的观众都接受并喜爱这种风格。但是不可否认,这台晚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启发我们思考:在未来,当80、90、00后的年轻人成长为观众主体的时候,什么样的节目风格才是“主流“?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明确一点: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沉浸在娱乐节目带来的浅层感官享乐当中而迷失自我,当代的年轻人远比老一辈们想象的要好学聪慧,他们完全能够分辨出什么是高品质的节目,也没有遗忘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这一点,从近几年来文化类节目大受欢迎就可见一斑。《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等节目的观众群体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年轻人;大型青年公开课节目《开讲啦》就是专门为年轻人搭建的和各行各业优秀人物交流的平台。2019年4月,央视网发布文章《知道吗?这届年轻人爱上B站搞学习》,其中提到“B站一站式满足年轻人的多元爱好需求,且体验感良好,使得学习的风尚在B站拥有兴起的土壤”。在这片年轻人聚集的土壤上,《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历史那些事》等人文历史色彩浓重的纪录片生长得红红火火。年轻人用他们的方式——连绵弹幕,向大师们示以敬意。你可能想象不到,有朝一日,年轻人还会在B站上看新闻联播,在弹幕里呼喊着“五星红旗有14亿护旗手”。

所以,节目的制作人、导演们,还有社会大众,应当对当代的年轻人、对未来的观众主体充满信心。只要是优秀的、高质量的、正能量的作品一定会得到关注和认可。但是这一代年轻的观众也确实拥有着独特而挑剔的品位——节目必须“有趣”又“有料”。

所谓“有趣”,不是说把网上流传的段子硬生生地套在节目里显得“接地气”,而是真正地去了解观众喜欢什么,并且敢于“玩”出花样,“玩”出新意。B站在策划晚会的时候参考了大量的数据来了解用户群体的文化属性,了解年轻人的态度与方式。这种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理解和认真思考就是创新的前提。导演组发现《钢铁洪流进行曲》出来之后,很多用户在B站上做态度表达,同时还发现,《亮剑》的鬼畜视频很多。考虑到年轻人这种有新意的爱国表达,他们把《亮剑》和《钢铁洪流进行曲》融合到了一起。年轻人喜欢二次元和中国风,所以出现了传统乐器大师琵琶伴奏,二次元虚拟人物洛天依演唱《茉莉花》的场景。传统与现代两种表演方式的结合,体现了不同时代文化之间的和谐共融。

“有趣”的事物是需要分享的,所以“弹幕”在年轻人的观看体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金证券研究报告曾指出,95-05后是孤独而焦虑的一代,他们多为独生子女,生来与移动互联网相伴。由于成长过程缺失兄弟姐妹的陪伴,在拥有一定行为自主能力后,他们倾向于通过各种方式寻求陪伴感。“弹幕”就提供了这样的陪伴感和归属感,尽管是一个人坐在电脑前,也宛如置身人海之中,和数万观众一起感动、一起呐喊,一个人的快乐通过分享被乘以数万次,一个人的奇思妙想通过分享引发无数人的共鸣。B站的作用不止于此,当视频中出现晦涩难懂的隐藏细节时,会有各位热心人士以弹幕的形式进行注释和解读。其壮观景象如同读文言文时,脚注远远多于正文。

年轻人喜欢的不仅是“有趣”,还要“有料”——“玩”出水平,“玩”得专业。“超强的阵容”不一定要是当下顶级流量明星,但一定要是各个领域最顶尖的代表,例如B站晚会中演奏《哈利波特》经典音乐《海德薇变奏曲》的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他坐在钢琴前,从第一个音符流淌出来开始,一切情怀就尽在不言中。除了邀请的嘉宾专业素质要过硬之外,还要结合舞台场景、演绎方法、节目内涵,让特定的嘉宾表演最合适的节目。比如,B站晚会中《亮剑》的主题曲,就是由现役、退役军人组成的军星爱乐合唱团演绎,所有表演者一身军装,昂首挺胸,百分百展现这首《中国军魂》的精髓。今年大热的流行歌曲《野狼disco》被各大卫视安排上,但都是请来流量明星,换言之,谁唱都一样。但是B站邀请的是80年代迪斯科音乐的领军人物、中国disco女皇张蔷,她也是首位接受《时代》周刊采访的中国艺人。由她来演唱这首歌,就不仅仅是蹭一首金曲的热度,而是展现一种文化的生命力,唤醒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这台晚会不仅精准定位年轻人的喜好,还用最正式、最隆重的方式把这些“亚文化”搬上了舞台。这体现的是对于每一个观众群体的尊重,而这份尊重正是我们每一个观众在收看节目时最希望感受到的。诚然,要求一场阖家团圆之夜的晚会面面俱到并不现实,但是我们或许可以尝试在未来给予不同的观众群体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利用新技术探索节目的新形式,让观众喜欢什么就可以主动接收什么方面的内容输出。当观众自主选择的空间变大了,整体的包容性提高了,大家可能反而会更容易接受不一样的事物,不同年代人之间的隔阂可能更容易缩小。就像这次晚会演出之后,演唱《中国军魂》的退伍老兵们感到异常开心:“我们也会被年轻人热议,表演也会被点赞。”

海纳百川、融合创新是真正的文化自信的体现。原以为B站是二次元的天下,现在看来,打破次元壁没有那么困难,在未来,包容和创新也一定是文化发展的方向。这样说来,讨论未来的“主流”节目风格反而是一个伪命题了,因为很有可能,未来的主流便是没有“主流”。

来源:红网

作者:​吴蓓蓓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