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发表高质量研究成果对疫情防控也很重要
2020-02-21 17:11:06 字号:

发表高质量研究成果对疫情防控也很重要

近日,所谓“中疾控论文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其争议主要是:据若干新媒体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在国际顶级英文学术期刊上所发表论文中所包含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在发表之前没有及时向公众公开,也没有及时地应用到此次新冠肺炎的防控中。但随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份声明对此进行了澄清。

显然,这里首先涉及相关数据信息的及时公开问题,目前我们听到的都是双方的一面之词,但相信相关部门一定会将此事调查清楚。不过,无论如何,这里错的不在发表论文这件事本身。笔者以为,我们要对此次新冠肺炎期间,一些科学家因发表高质量研究成果而遭若干新媒体口诛笔伐这一现象保持警觉,并呼吁社会理性看待发表论文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不唯论文”不等于不要论文。对于大部分科技工作者来说,将自己进行科学研究的结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出来,是一项重要的本职工作。能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文章,应该也算本职工作完成得较好吧。即使对于一线医务工作者,主要职责当然是治病救人,但如果不搞科研、不写论文,恐怕也不利于提高治病救人的本领。

在科学研究中,原始数据不一定都是真实可靠,数据本身也不会说话。而采用这些数据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应该都经过了相关领域国际一流专家的同行评议。这些数据的可信度和相关结果的有效性就大大提高了,正可以更好地指导防疫实践。否则,一大堆真假难辨或无序堆积的数据,或未经学术界公认的结论,用来指导防疫实践,恐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吧。

显然,当下尽快控制新冠肺炎的疫情扩散,光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是远远不够的,还是主要要靠科学。而学术期刊的同行评议正是是评价科研成果的最严谨的方式,反之,如果主要依靠大众传媒或口耳相传来传播科研成果,则会出现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后果,如最近的“双黄连”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至于为什么发表在英文期刊上,实事求是地说,这一具体做法确实是最有利于集思广益以控制疫情的。因为,目前的现状是:国内的生物学和医学科技工作者(包括一线医生)多数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没有障碍,而国外学者却很少能用汉语进行学术交流。同时,还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控制疫情可以说是“火烧眉毛”。据笔者所知,若干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为此事特事特办,对相关研究成果优先审稿,优先出版。而国内很多学术期刊则依然按部就班,以这种速度发表研究成果,如何为防控疫情服务?

总之,正如科技部近日下达的通知所指出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科研人员要勇挑重担,全力投入科技攻关任务,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笔者以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和把论文发表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并非只能二选一,而是完全可以相互促进。那就是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而绝不能本末到置。这里钟南山院士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楷模,作为此次科技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领军人物,其团队也刚刚发布了对此次疫情的研究论文。

最后,笔者还想强调的是,发表论文不是目的,是手段;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手段,而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毕竟,科学家不是神,不是圣人,也不是“万事通”,但无论如何,科学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的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所发表的论文,应该准确性更高,对未来预测的能力更强,因而也能够更好地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来源:红网

作者:​钱革

编辑:田德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