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反思无差别伤人案,提升风险意识为首要
2020-05-04 18:25:08 字号:

反思无差别伤人案,提升风险意识为首要

5月2日晚,有网友报料称,湖北荆门市掇刀区九渊路发生伤人事件,一男子持菜刀砍伤多人。记者从荆门市掇刀区白庙派出所获悉,此事属实,行凶者被当场控制,伤者已送医救治,具体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5月3日 红星新闻)

这是一起典型的无差别伤人案件——行凶者和被害人没有仇怨,随机选择作案目标、在作案现场见谁砍谁。大概率讲,行凶者要么是报复社会的正常人,要么是管控不到位的精神病患者。不过所谓的正常人,在精神上也偏离了正常轨道,成为难以控制和预防的风险因素。

无差别伤人行为随意而随机,通常会造成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如何应对这种 行为,将伤害减轻到最低程度,成了全社会都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课题。从突发砍伤第一个人,到最后一个,中间有一个时间段,随机砍人者遭遇的反制越强,造成的后果就会越轻。面对行凶需要更强力的手段和力量,比如报警等警察前来。

不过,在一个“风险社会”里,个体拥有强烈的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同样重要。若是大家拿起反制工具进行防卫,把行凶者在第一时间拿下,当场控制后,就不会出现之后数人被砍的结果。

一系列无差别伤人案件所暴露出的,正是风险意识的薄弱与责任的欠缺。由于对“风险社会”中,无处不在和随时都可能发生的风险预估不足,准备不充分,才会在面临突发情况时,不少人惊慌失措,纷纷逃离并寄望于别人干预和保护,无形中给行凶者创造了扩大伤害的机会。事实上,如同女孩子“防狼”一样,在强烈的保护意识下,像“防狼雾剂”之类的常规工具,若有准备就可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上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教授提出了“风险社会”的概念,此一度离我们很远,不过随着社会风险的累积,我们的感受变得越来越真实,关于如何应对的讨论与机制也越来越多。中央政法委等三部门提出,在运用好传统的风险排查机制基础上,依托物联网技术、智能安防系统,探索“人力+科技”“传统+现代”的风险预警模式,提高对风险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及时切断风险链。总体来看,在加大风险预警和隐患排查的力度基础上,要运用技、物、人三方参与的联动机制。

减少负面情绪,管好精神病等特殊人群,这些都是防控的应有之义。在技、物、人三种力量中,人才是最关键和最重要的因素。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我们首先要有风险社会的意识,同时还要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公共责任担当,做好了自己,才能成全他人和保护自身。

来源:红网

作者:堂吉伟德

编辑:陈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