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家里“有矿”,家长跌入自挖深“坑”
2020-06-07 17:43:28 字号:

家里“有矿”,家长跌入自挖深“坑”

山东青岛崔女士12岁的女儿,私自将她微信账上的一万多元转走,并删除聊天记录。女儿将12547元全部用于购买盲盒,店员在提示核实时,女孩表示自己家里“有矿”。崔女士表示自己被孩子“坑”了,家里条件并不好,自己很久才发现万元丢失,并认为商家轻信女孩家里“有矿”应负主要责任。(6月5日 澎湃新闻)

崔女士非但没有反思自身在教育与陪伴方面的缺位,还将责任完全推给12岁的女儿和商家。在笔者看来,与其说她被孩子“坑”了,还不如说是她跌入自己挖的“坑”中,自食苦果罢了。

家里“有矿”是网络热词,指的是家里特别有钱,花钱大手大脚。年仅12岁且家庭条件不好的女孩说自己家里“有矿”,定是虚荣心在作祟。在这一荒唐行为的背后,隐藏的是父母的不作为。如今,由于多样社交媒体的兴起,未成年的孩子能更快更多地探知别人的世界,看着社交平台上的土豪们在晒各种名贵物品,他们心里羡慕、嫉妒甚至是想效防的心绪在悄然发芽。作为家长,应该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将攀比之心扼杀在摇篮里。虽说不是每位家长都有很高的知识文化水平,但教导孩子正确认识家庭条件、理解父母挣钱不易、学会适度消费,其实并非难事,难就难在父母忽略了这方面的教育,压根没把它当回事,这往往会给今后的苦果埋下伏笔。

另外,崔女士在发现账户万元不翼而飞时,距离女儿消费已过去半年之久。经历了如此长的时间跨度,不知该说这位家长心大,还是疏于对孩子陪伴关爱?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要给孩子物质上的支持,更多应给予足够的陪伴和关爱。即使大人迫不得已为了生计而奔波忙碌,时间和精力所剩无几,但也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成长氛围。其实这并不需要耗费过多的心血就能做到,比如;在吃饭时多交流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事情、平日里了解小孩的兴趣爱好等,每一件小事汇聚起来,就能构建起父母与孩子信任的桥梁。而不是像这位家长一样,发现钱丢了,翻看女儿书包才发现藏着很多盲盒玩具,那平时干嘛去了?

就小女孩和商家的角度而言,他们也并非完全没错。女孩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商家在面对年仅12岁就出手如此阔绰的消费者时,应该更深入询问调查,而不是轻信。但就整件事而言,究其根源,笔者认为还是在于这位家长平时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关爱和陪伴。造成万元丢失的后果,完全是家长跌入自己给自己挖的“坑”里,自食苦果。

未成年孩子用父母的钱给主播打赏、充值游戏、买玩具等事件,其实已经见怪不怪。商家在尽到询问核对责任后完全可以按照常规步骤销售,家长不能将制止孩子不良消费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商家:出了事就甩锅、让对方负责、要求退货退款,这些挽救方法并不是在所有情形下都行得通。家长们不能永远以忙为借口,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关爱和陪伴,而应该负起责任,尽自己所能,陪伴他们健康成长,走上正道。

来源:红网

作者:覃思平

编辑:陈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