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克难制胜不竭的力量源泉。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动摇。”寥寥数语,提振人心,催人奋进。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成立近百年、执政70余载,纵使时代场景几经转换,但这个经历了南湖烟雨、井冈烽火、娄山雄关、延安宝塔、钟山风雨、南国春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初心不改、伟志不移,成功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历史的车轮缓缓进入新时代,我们远离了战火硝烟,但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依然有很多“腊子口”,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三个不动摇”,对党尽忠,对事业尽职,对人民尽责,干出不负历史,不负人民的时代答卷。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动摇,就是要对党尽忠。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何为忠?《忠经·天地神明章第一》记载:“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党员干部之忠,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对党的先进思想理论的自信,对党的核心领导的笃信,至公无私,坚贞如一,因敬而忠,因忠而信。何谓诚?《礼记·中庸》有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诚是道德政治的准则,是为人为官之基础。身处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坚持做诚实人,干诚实事,不当“两面人”,不穿“隐身衣”,以坦坦荡荡的为人处世作风,赢得组织信任,得到群众拥护。“道德当身,不以物惑”,有了忠诚作基石,干事创业才有“安全砝码”。反之,忠诚出了问题,政治品德出了偏差,其他方面再好也是枉然。“墙高基下,虽得必失”“一为不善,众美皆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就是要对事业尽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长征途中勇往直前的坚韧不拔,抗战期间赴汤蹈火的豪情壮志,西柏坡前步履坚定的赶考决心,建设时期报效国家的奉献情怀,改革年代涉险滩、啃硬骨头的干劲闯劲,这就是对事业尽职最真实的写照。新时代是大时代,大时代需要大作为,大作为就要对本职尽职。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最后的关键时期,作为党员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空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又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又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
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动摇,就是要对人民尽责。在其位、谋其政,做其事、尽其责。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援藏干部孔繁森到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燃灯者邹碧华,他们为民尽责,不懈拼搏,至死不渝,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然而,也有个别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过程中“怕惹事”“嫌麻烦”,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得越多错得越多,不干事就不会犯错”的处世之道;有的党员干部总想着位子安稳、官帽戴牢,丧失了拼搏进取的精气神,这都是对人民、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党员干部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涵养爱民为民情怀,身先士卒、勤勉履职、扎实尽责,干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新业绩。
来源:红网
作者:刘继勇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