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大连一位7岁小女孩的一张纸条,让网友大呼“暖心”。6月9日,家住大连市中山区的李女士买菜回家,不料突感不适昏倒在楼梯间,李女士7岁的女儿看到妈妈晕倒后便赶忙呼喊求助,正在同一栋楼,准备为顾客配送空调的快递小哥郭彪闻声赶来,帮助她把妈妈背回家中。小女孩担心顾客责怪快递员送货迟到,偷偷跑在他要送的箱子上贴了一张小纸条:“您好:快递叔叔救了妈妈,dan wu(耽误)送空调了,请您别怪他。”
像郭彪这样助人为乐的快递员,其实有很多很多,他们是中国社会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无论是人们点的一杯咖啡,还是一盒救命的药,只要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他们都无畏风雨尽可能快速送达,用坚守维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供需顺畅。
小女孩一张善意的小纸条,体现的是对快递员关怀的温度。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过快递时,对快递员说一声简单的 “谢谢”与“辛苦了”,一个小小的微笑,点滴关怀的温情绽放,都是对他们艰辛工作的肯定、理解和包容。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当对快递员们多些理解的善意,用关爱的温度回馈他们快递的速度。通过开展高温天气防暑降温慰问、设置爱心冰柜、旺季一线慰问等活动,为快递员献上“关爱”;以“关爱快递员温暖从心出发”等活动,提高社会对快递行业的认知度,增强对快递员这个职业的理解,用实实在在持续不断的关爱行动,让快递员们在忙碌中“签收”到暖心的关怀。
在给快递员温暖的关怀的同时,我们也要保障快递员个体的权益保障,用安全的保障彰显关怀的底色。一些快递员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许多快递员好几载都没回家过年,每年“双十一”等网购高峰都会出现累瘫甚至过劳猝死快递小哥的现象。无论从行业规范、企业制度、劳动保障等各方面,我们都应当更多地思考,让快递员们“签收”到更多保障的关怀。一方面企业制定合理的配送考核机制,完善用工制度,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科学发单派单,合理规定配送时间。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加强巡查力度,强化企业的管理责任,积极引导从业人员合法守规,提升寄递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探索完善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约工”机制,依法保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没有人生奇迹,只有努力轨迹。相信城市会在“愿意为人们的美好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快递员努力下变得越来越美好,同时快递员也会在“尊重每一个为了梦想不懈拼搏的追梦人的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关怀。
来源:红网
作者:刘婧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