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的是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感触最深的是鲍叔。鲍叔荐管仲,给我了深刻启迪:“成全”比“成功”更可贵。
“成全”要有成人之美的胸怀。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为了赢得社会的尊重,追求个人“成功”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过于追求成功,就会沦为“成功学”的信徒,往往变得狭隘自私,甚至“见不得别人好”。
如果鲍叔只追求个人的成功,是完全不必、不应该推荐管仲的,因为那意味着他要让出本来属于自己的高位。但他拥有“成人之美”的雅量和胸怀,最终不仅帮助管仲功成名就,自己也因为乐于成全他人而名垂青史。
“成全”要有顾全大局的境界。成全他人不仅仅是“成人之美”的表现,更多的是为了顾全大局,维护集体和国家利益。
齐桓公本来想要任用鲍叔为相,因为鲍叔一直追随他,并辅助他做了国君。可是,鲍叔主动放弃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好机会,反而推荐当年差点要了齐桓公性命的管仲为相。鲍叔知道管仲的才能在自己之上,便对齐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这说明鲍叔举荐管仲,主要不是为了友情,而是为了国家利益。
相反,面对蔺相如“后来居上”,廉颇老大不服气,故意刁难、羞辱蔺相如。他既没有“成人之美”的雅量,也没有顾全大局的胸怀。后来获知蔺相如“认怂”并不是因为怕他,而是因为担心两虎相斗,影响国家利益,廉颇羞愧不已,赶紧负荆请罪,彼此成了刎颈之交。
“成全”要有甘当配角的精神。虽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但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自己做诸葛亮,而不想当臭皮匠。虽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配”,但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自己做红花,别人做绿叶。鲍叔举荐管仲,不仅让出了位置,让出了利益,也让出了“主角”的光环。他甘居人下,乐于当“配角”,也是一种难得的精神。
在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陈思诚饰演的成才,人如其名,一心只想着自己的“成才”和成功,想要超越别人,很少顾及他人,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他无疑是“想当将军的士兵”,但结果连士兵都当不好,因为他虽然成绩优异,表现突出,但缺乏大局观和成人之美的胸怀。正是由于他太喜欢和追求主角的光环,反而成了配角,甚至曾被淘汰出局。
相反,王宝强饰演的许三多,虽然学历、天赋偏低,智商情商都不高,但他一心只想当好士兵,同时真诚地关心他人和集体。结果,他各项技能都大幅提升,心理也变得强大,不仅当好了兵,还当上了“官”。这看似“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实主要是由于他甘当配角,反而成了主角。
我们现在重温“管鲍之交”的历史典故,深刻领悟“成全比成功更可贵”的道理,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口头禅,还是“就算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线的大楼”“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等高考霸气标语,都充满“你死我活”“你输我赢”的火药味,缺乏“成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和谐共赢心态。中科院某研究生热情招待来京的老同学,反而遭其杀害,原因是对方看不惯他太成功。令人震惊的“复旦研究生遭室友投毒死亡”案,更是由于羡慕妒忌恨引发“同室操戈”的典型案例。这些惨痛的案件告诉我们,教育不仅要教人正确和适度追求“成功”,更要教人追求思想和人格的“成长”,特别是要学会乐于“成全”他人,我们的校园、社会才能变得更加温情、和谐。
我发言完毕,请大家批评指正!
来源:红网
作者:李蓬国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