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山东枣庄滕州一酒店门口,两老人用三轮车堵在旋转门口讨喜钱,两人一左一右席地而坐骂骂咧咧。据知情人称,滕州警方已拘留了拦婚车堵门要钱的林某等4人,但现在滕州堵车堵门讨喜钱仍屡见不鲜。(10月28日 红星新闻)
堵在门口、骂骂咧咧,这显然已经不是“讨”喜,而是强迫“索”喜了。这里的喜,当然也不再是好运气、好彩头之意,就是烟酒或干脆是钱,这样的行为主家当然是避之不及了。
他们之所以能屡屡得逞,就是吃准了办喜事的主家不愿把事儿闹大搅了气氛,加之有风俗作为护身符,所以才有恃无恐,胃口也慢慢越来越大。某种程度上说,这和开车等红灯时会有人上来擦玻璃要钱一样,看起来似乎也合情合理,背后都是软暴力。
办喜事时有人闹一闹,的确是传统风俗,有人甚至觉得不闹不热闹。所谓公序良俗,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理解。通常在乡村,类似讨喜、闹伴娘这样的行为更加流行,尺度也更大,城市里就很少见,甚至连传统的习俗也是能减就减。其中,固然有旧风俗不断式微的大背景,也有城里人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更强的原因。进一步说,很多习俗看似被坚持下来,其内核却早已超出图个热闹、讨个吉利的范畴。即便不断越界,但只要无人举告,似乎就很难扭转这股风气。往往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表现得越发畸形。
关键是怎么闹,界线和尺度在哪里?简单说,除了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也不应违反自愿和反抗有效的原则。关系不错的朋友和同事之间,通常知道怎么闹着玩儿不会过界,或者说,知道可能过界就会加强防范,即使真有难以接受的事情发生,反抗往往也是有效的。然而在婚礼上,这些都是模糊不清的:首先,婚礼上的人员构成十分复杂,人们的法律意识、道德水平、审美趣味和文化程度差异巨大,这意味着你无法接受的,可能在有些人眼里反倒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其次,作为一件喜庆的大事,当事人很容易被“都这样”“添麻烦”和“不吉利”的心态所裹挟,倾向于忍辱负重,而处在亢奋情绪中的有些人恰好就利用这一点,有意无意地玩过界。
非熟人、反抗无效,这无异于敲诈勒索,不仅不再属于风俗的范畴,更涉嫌触犯法律。事实上,近些年,有人甚至专门以此为生,通过堵路、堵门等方式“讨喜”,多人已因敲诈勒索或寻衅滋事被警方拘留和罚款。可见,民俗不是违背他人意志的保护伞,法律该出手时就出手,必须给违法者以应有惩戒。相信随着类似处罚的增多,有关陋习甚至违法行为必将减少,其中的边界也将愈发清晰。
来源:红网
作者:宋鹏伟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