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又到一年考研季。最近,红星新闻一则视障学生报考研究生被拒的消息闯入了公众视野,3年前唯一使用盲文试卷参加高考的吴潇,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学习三年后,准备进修读研,在联系自己心仪的陕西师范大学后,却被告知“没有能力进行培养教育”。事后有律师表明,该校此举违反研究生招考程序并有违法嫌疑。从事件本身到网友的讨论,让我们看到,在融合教育逐步发展的当下,还有一些东西需要破除。
首先,全社会应当破除盲人权利无法律保障的意识。2006年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明确残疾人享有与健全人相同的权利,如健康、就业、受教育和无障碍环境的权利。中国随后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残疾人权利的法律法规。吴潇报考研究生被拒,有网友认同学校的做法理所当然,律师则列出了该校违反研究生招考程序并涉嫌违法的依据:“《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都有明文规定,学校不得拒录符合录取条件的残疾学生继续读书;关于视力残残障,依据校方招生简章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不属于学校有权拒录的情形。”
其次,高校和地方考试院应当破除路径依赖。2014年开始,高考的盲文试卷统一由教育部提供,对于研究生考试,统考卷的盲文试卷一般由地方考试院负责提供,高校自命题的盲文试卷则由高校提供。绝大部分高校和地方考试院此前没有相关经验,可能出于惯性直接推诿拒绝。不可否认,找专家翻译、特别印制、盲文老师阅卷,特殊试卷的制作成本远高于普通试卷,但却不能成为拒绝提供的理由。《残疾人保障法(2018年修订)》规定:“国家举办的各类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有盲人参加的,应当为盲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
最后,社会应当破除对盲人的刻板印象。长久以来,针对视障者的教育是“隔离式”的,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滨州医学院为代表的特殊高等院校奉行单考单招,只有针灸推拿和音乐表演两个专业可供选择。1986年,中华盲人按摩中心和中国盲人按摩学会在北京成立。自此,按摩被视为盲人最重要的从业方向。由于各项权利无法得到保障,盲人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毕飞宇在《推拿》中写道:“有眼睛的社会就是主流社会,健全人是比盲人更高级的动物。”当下,进入数字时代,盲人的处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借助读屏、OCR技术,盲人能够熟练使用电脑和手机;盲人上大学的人数越来越多——课前教师把PPT和资料事先发给学生,考试时可采用word电子版;盲人程序员、设计师也越来越多。
三十年来,盲人被“按摩”锁定一生,而且普遍认为盲人只该如此,“长大做按摩”成为无数盲童家长的口头禅。殊不知,对于本想接受更高教育获得更好发展的盲人来说,日复一日的按摩无疑是对人生的浪费,心底有多少痛苦、绝望和呐喊无处表达。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抹杀了他们发展的可能。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则一开始就没有为盲人建立专门的高等院校,也没有为盲人特别设立的专业,大多数高等院校和专业都接受盲人进入高等教育。这些国家对残疾人开设的专业设置没有明确的限制,通常情况下,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需要来自由的进行选择。在这些国家的大学课堂上,很容易看到使用盲文纸笔、点显器的盲人同学。
《残疾人权利公约》明确指出:残疾人的教育应该是融合而非隔离。中国融合教育起步虽晚,但做起来并不难,且无障碍支持方面已经有丰富的经验。正如公益人孙涛所说:“高校只要做一些无障碍的支持改观或者调整就可以了,至于学校所担心的专业要求的心理咨询、实习等一些实践性的活动问题,根本不是学校应该担心的。”发展融合教育,关键在于破除落后的法律意识、路径依赖和刻板印象。希望未来,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盲人与健全人共同出现在大学校园的场景。
文/张涵博(中国人民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张涵博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