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心里透亮的孩子,怎会嫌弃灰头土脸的父母
2020-12-03 00:30:31 字号:

心里透亮的孩子,怎会嫌弃灰头土脸的父母

——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浙江宁波的谈女士和丈夫从工地干完活,穿着脏衣服去学校接孩子。夫妻俩担心字迹穿得灰头土脸,会给孩子“丢脸”,“怕其他小孩子笑话他”。没想到孩子在看到父母后一句话让他们泪目:“我爸爸妈妈不偷不抢,有什么好嫌弃的 ”。(11月30日 人民网)

朴实的话语,明媚的笑脸,让父母感动的同时,也像冬日里的一缕暖阳,温暖了广大网友的心房。在“三观很正”“懂得感恩”的一片点赞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或许,比起在泪目称赞的同时辛酸地叹一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更愿意谈谈这件事带给人们感动背后的三重思考。

第一重思考,来自这句话背后干净透亮的心灵。比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更愿意用一种更加积极的表达方式:这是一个心里透亮的孩子带给我们的感动。他看到了压在父母身上的“担子”,也愿意用一种发自内心的爱与敬重,来帮他们卸下那些压在他们心里名为“顾虑”的担子。真正透亮与纯洁的心灵,不会对为你遮风挡雨、奋力打拼到“灰头土脸”的人的付出视而不见、习焉不察,甚至避而远之,而会在体味到父母劳动打拼的那种不易后,热情地、大方地给予他们朴实但却最动人的回馈。这种回馈或许不是物质上的,在这件带有暖意的小事中,一句话就足以迸发出巨大的感动。它的可贵,它带给人们的感动,在于它的不假思索,在于它的脱口而出,在于它自然得那么真挚。在这样一个连“我爱你”都难以对父母诉说,把穿着土气的父母称为“远房表亲”的年代,像“有什么好嫌弃的”这样自然而然的爱的表达,让多少曾经埋怨父母打扮得不够光鲜亮丽的人感到羞愧,又让多少再没有机会对父母说爱的人无比艳羡。孩子的视角是纯洁的,但恰恰是那种透亮的心灵,那朴素而自然的爱的表达,在人们心里狠狠地撞了一下。

第二重思考,来自父母恰到好处的顾虑。什么是一种最为自然而纯粹的爱与教育?怕孩子“觉得丢脸”,这或许是很多心里真正装着孩子的父母的真实所想。但是社会世俗的眼光决定不了,也不能完全左右孩子怎么想,父母的引领,言传身教显然更为重要。应当说,既充分考虑孩子的感受,又让孩子看到苦难,看到辛劳,不刻意回避它们,是这对父母做得最正确的事。作为父母的他们,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应当是在疑虑打消后,挺直腰板,给这个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为孩子的心理着想,是作为父母的细心,但如果顾虑太多,自己都对自己所做的劳动产生了卑贱之感,把自己埋在不自信里,只会让孩子同样产生深深的自卑感。视频中的父亲在疑虑打消后,上前从背后搂住了儿子,这是怎样一幅美好而温馨的画面。教育是树立榜样的过程,这个榜样从来都不是低到尘埃里、任人蹂躏的草芥,而应当是“腰背挺直”的伟岸身影。

第三重思考,来自一个孩子对于劳动与劳动者的尊重、敬重与热爱。“不偷不抢,有什么好嫌弃的”,稚嫩的表达,讲出了长期以来憋在人们心里的话:我辛勤地劳动着,靠着双手挣钱吃饭,并不比任何人低一等。这也就是在带给人们爱的感动之外,同样能够触动广大网友的原因:在这样一个成年人职业等级划分明确的社会里,一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劳动鄙视链”。在网络上“搬砖”等略带自嘲的幽默里,似乎那些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理所应当地被打上“底层”的标签。然而,从孩子的视角来看,这一切可能的歧视被“不偷不抢”重新放回了价值衡量的天平。人们感动于这个孩子对于劳动与劳动者最起码的尊重,在他的话语中,人们似乎找回了关于劳动的最本真的价值自信。应当说,这个孩子朴素的话语是投向略带浮躁社会池塘中心的一颗石子,只不过恰恰命中了那个长久以来我们不愿再谈的“波心”,让我们能够在繁重的工作中喘一口气,重新思考自己作为劳动者的价值。

心里透亮的孩子,会紧紧搂住那个为他遮风挡雨,但却可能有些“狼狈”的中年人。这不是不谙世事,而恰恰是感受疾苦后的心疼。希望这个孩子长大后,依然能够记得那些曾带给人们感动的话语,能够趟过世俗的河,仍然对父母、对生活抱有未染的感恩与敬重之心。

文/吕行(中国人民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吕行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