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共享充电宝偷偷涨价,便民商业岂能滥割韭菜?
2020-12-05 17:41:11 字号:

共享充电宝偷偷涨价,便民商业岂能滥割韭菜?

出门在外手机突然没电,“扫”个充电宝轻松解决。从街边小店到车站影院,共享充电宝可谓随处可见。然而当“扫一扫”的成本越来越高,人们是否还愿意为这种便捷买单呢?过去三年中,共享充电宝每小时价格已经由原来的1~2元涨到6~8元,在部分景区、影院甚至涨到了10元每小时,引发许多消费者的抱怨。(12月3日 央广网)

解决了人们燃眉之急的共享充电宝,如今却成了肆意割韭菜的“吞金兽”。早期为了培养用户消费习惯,共享充电宝大多用低至1元1小时的价格来吸引顾客,解决了人们手机断电的燃眉之急,为人们带来了便利。然而被低价吸引来的用户,同样会被高价劝退。共享充电宝市场单价大多只需五六十元,如今单次的租赁费用却动辄十几元,对于消费者而言,充几次电的钱就可以买一个充电宝。这样的价格设定,显然已经超出了合理的收费范围。

漫天要价的背后,是谁在牟取暴利中饱私囊?共享充电宝早期低价且便利的模式成功增强了用户粘性,而高额的利润分成则吸引更多商家入驻,大大扩充了共享充电宝的商业版图。早在2019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就完成了79.1亿元的交易总额,在每小时1~2元定价的情况下,行业四大巨头均已实现扭亏为盈。然而共享充电宝运营方并不满足,想要通过将价格连续翻番来获取更多超额利润。企业通过提价增加利润本来无可厚非,但当溢价远超合理范围,则会给用户带来消费压力。共享充电宝以低价引诱用户进入“韭菜田”,再用高价狂割韭菜的套路,无疑是在败坏消费者的好感和信任,绝不利于共享经济的发展。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共享充电宝悄悄涨价和不提示价格的行为,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然而共享经济属于新兴事物,涉及的许多法律问题并没有具体的条文与之对应,再加上涉及金额数目较小,就导致市场监管难以落实,消费者维权也难以成功。共享充电宝正是抓住了这一监管漏洞,仗着广大老百姓对电量的刚性需求肆意涨价,以低廉的充电成本和高昂的租赁费用狂割用户韭菜。

便民商业本不该“趁火打劫”,合理的收费才能实现企业和用户的互惠互利。本来应该提供便利的共享充电宝,如今成了滥割韭菜的锋利镰刀,这是企业唯利是图、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只有规范市场监管体系,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加强监管力度和效果,才能让共享充电宝行业健康发展,真正缓解人们的“电量焦虑”。

来源:红网

作者:毛靖雯

编辑:化定兴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