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地评线】红辣椒网评:推动形成法治社会建设的生动局面
2020-12-08 18:42:53 字号:

【地评线】红辣椒网评:推动形成法治社会建设的生动局面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党的十九大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长计划短安排”,此番发布的《纲要》就是为实现这个长远目标而制定的一小分步。其在总体目标中指出,到2025年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符合国情、体现时代特征、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形成符合国情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符合国情的集中表现。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取得,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表明,中国的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近代以来,我国一直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法律理论与法律制度。但无论是清末的改良立宪方案还是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可见,法治建设如果严重脱离本国实际,必然导致失败。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艰辛探索。既传承转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遗产,又吸收借鉴了西方先进法治文明成果,更重要的是回应了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既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在法治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70多年来,无论是法治理念的树立,还是法律体系的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鉴往知来,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推动形成体现时代特征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旧业态更替迭代的频度速度幅度都在不断地加快增大,人们之间的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社会交往越来越密切,各类主体间的矛盾纠纷也会不可避免地增加,社会建设迫切需要法治的扩容和增突。针对于此,《纲要》指出,加快建立健全社会领域法律制度,完善多层次多领域社会规范,强化道德规范建设,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以良法促进社会建设、保障社会善治。诚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首要来自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但更大的部分却来自日用而不觉的法治社会。比如,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等都是极具时代特征的重大举措。另外,在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条件下,基于网络的经济社会活动迅猛发展,建网、管网显得十分紧迫。推动形成人民满意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人民群众既是法治建设的主体力量,也是法治建设的落脚点。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比如,完善社会重要领域立法。完善教育、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扶贫、慈善、社会救助等领域和退役军人、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正当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机制,保障行政执法中当事人合法权益,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等。

法治显然是当代最有效的治理方式。让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方式延伸到社会治理领域,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方法,也是其重要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言昌

编辑:陈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