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在港股上市,上市首日,泡泡玛特高开逾100%,股价报77.1港元/股,总市值逼近1100亿港元。截至记者发稿时,泡泡玛特(09992)涨111.7%,报81.50港元,市值超1120亿港元。(12月11日 上游新闻)
近年来,“盲盒热”席卷年轻群体。以泡泡玛特为例,它的玩法是,消费者在自助贩卖机前付款,随后机器自动吐出一个盒子,而在拆开盒子之前,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买到的是哪一款玩偶,而这样一个盲盒的价格通常在59元甚至上百元不等。
花钱买一个不确定自己是否会喜欢的商品,这听上去似乎与消费是出于个人需求的消费规律相违背,实则不然。盲盒的真正魅力是“盲”而非“盒”——拆盒一瞬间的惊喜感和刺激是盲盒的精髓,像探险般对未知事物充满期待,在那时,盒里的玩偶是什么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而大部分玩偶都逃不过被束之高阁的命运。盲盒经营方,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一需求。
盲盒经营方,还善于使用“成套收藏”的营销方式,即通过推出系列成套的玩偶吸引消费者多次消费,直到集齐该系列全部的玩偶。但玩偶的出现概率,往往经过严密的算法设计,收集难度很高。当消费者终于集齐一套玩偶后,其花费的金额早已超过了一套玩偶的实际价格。
虽然花自己的钱买快乐的行为无可厚非,但当其以来势汹汹之势逐渐变成社会话题时,仍然值得思考的是,“泡泡玛特们”的背后到底是什么?生理学上用多巴胺和内啡肽解释人感到愉悦和成功的原因,盲盒因其不确定性和惊喜感,让拆盒时的激素分泌格外旺盛,而这种快感加以“成套”的营销模式是有瘾的,诱使消费者一而再再而三地购买,乐此不疲。其背后的机制和赌博几乎无异,每买一个盲盒,就是一场赌博,赌博开大开小,盲盒也是如此,充满了令人着迷的不确定。
消费者真的需要这些玩偶吗?恐怕不然。那消费者为惊喜刺激花钱又有什么错?也没错。但有必要提醒的是,玩盲盒可以,但别盲目消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适度娱乐就好,沉溺其中恐怕失多于得。
文/霍嘉瑶(重庆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霍嘉瑶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