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新《动物防疫法》规定,携带犬只出户,应当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防止犬只伤人、疫病传播。对饲养的犬只未按规定定期进行狂犬病免疫接种的,可能被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除罚款外,还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委托动物诊疗机构、无害化处理场所等代为处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1月22日 新华网)
出门遛狗不拴绳、遛狗不牵紧绳、宠物粪便不清理等不文明养狗行为,已被公众诟病多年。近几年来,由此而产生的公众安全、环境和卫生问题也日益突出。老人被狗绳绊倒身亡、男孩被放养大型犬咬伤等新闻事件也引起了爱狗人士与其他市民的争论与冲突,“公共场所遛狗拴绳”的问题成为互联网上讨论的热点。
一些狗主人以自家狗不会咬人为由放任宠物在公共场所随意跑动、某些爱狗人士以侵犯他人权益来彰显自己的爱狗之心,这些情形加上媒体报道的新闻,多年来在不养狗群体中也逐渐酝酿出了一种反制情绪。虽然过去各地政府均有设立相关的条例来规范城市居民的文明养狗行为,但一方面这些条例大都徒具形式雷声大雨点小,缺乏约束力,另一方面一些条例仍然用的是管狗不管人的思维,落实的效率和效力不高。
在社会治理有所缺陷甚至缺位的背景下,文明养狗、遛狗拴绳、接种疫苗等要求就很难被真正有效落实,随之而来的就是诸如“全城打狗”等民间自行发起的不理智“宠物狗治理”运动。这些运动的出现反映的正是人们对不文明养狗行为的厌恶和对有效社会治理的呼吁。而新修订通过的动物防疫法中有关遛狗拴绳入法的决定,则把这些不文明行为纳入到法律统摄的范围之内,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官方治理的力度,提高了不文明养狗的后果成本。
遛狗拴绳入法的规定虽然加大了法律供给,提供了法律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仍需要搭配上合理科学的条例和有效的制度规范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城市不文明养狗的问题。例如,2017年山东济南设计的“养狗计分制”就为解决“狗患”做出了成功探索。根据统计,计分制落实后,市民对犬只不拴绳的投诉较去年下降了43%;对犬只伤人、犬吠扰民的投诉数下降了65%左右。而在今年2021的上海两会上,也有人建言应适时推出养犬证计分制度来加强宠物狗管理。
总的来说,新《动物防疫法》中对于遛狗拴绳的规范为当前宠物治理问题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法律支撑。新法在照顾到城市居民养犬权利的同时,也能对养狗人进行义务上的约束,相信搭配上各地科学的条例设立、宣传和巡查工作,能够更好地规范养犬事宜,提高城市治理的水平和效力。
文/杨语灵(西南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杨语灵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