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暖心驿站”无声传递着温暖与善良
2021-01-27 16:21:28 字号:

“暖心驿站”无声传递着温暖与善良

文/吴睿鸫

前一段,北京气温创下近20年新低。1月20日,农历腊月初八,早上6点,负责清扫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西里路段的环卫工人老李如往常一样走进暖心驿站,给自己倒了一杯热水,他说:“在暖心驿站,不仅能喝热水、加热饭菜,还能休息。很温暖,真方便!”(1月26日《工人日报》)

所谓“暖心驿站”,是专门为户外劳动者提供的“歇脚之所”, 配有桌椅、饮水机、空调、微波炉、应急药箱等设备设施,并根据季节的变化,提供防暑药品、雨衣、暖宝宝等日常物品,其初衷是让这个特殊工作群体,累了能休息,渴了能喝水,热了能乘凉,冷了能取暖,饭凉能加热。

如今,在北京,25987个“暖心驿站”遍布全市大街小巷,其中,有7362个“暖心驿站”,一个个小小“暖心驿站”,仿佛成了户外劳动者第二个“温暖的家”。

对于交警、环卫工人、城管工作人员、快递小哥等常年在户外工作的劳动者来说,与寒风烈日为伴是日常,因为有着这些长期工作在户外的交警、城管以及环卫工人们,我们生活的城市才会如此的干净整洁,秩序井然,正是有着这些停不下脚一路狂奔的外卖小哥们,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如此的便利与舒适。

有论者认为,若把公共生活比作动态的社会肌体,那么这群户外的劳动者,就是用自己的奉献,换来了某种意义上的“全民养生”。当然,在寒冬腊月,数九寒天的当下,他们也同样需要一个可以歇脚的地方,“暖心驿站”的应运而生,无疑给他们提供了“歇脚”的场所。

长期以来,户外工作者的高温津贴、低温津贴等各种权益,甚至找个地方更加舒适地吃顿饭,喝口水,天热了乘下凉,天冷了取下暖,类似这些最为基本的利益诉求,往往被忽视,被边缘化。而“暖心驿站”颇具人性化的公共举措,让这些常年工作在户外的劳动者群体,拥有了自己的公共空间。

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用来歇脚的“暖心驿站”,无声传递着温暖与善良,彰显出城市公共治理的温度和人文关怀,不仅是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内涵延伸,让户外劳动者体会到幸福感与存在感,充分体现出劳动者的价值与尊严,也会让城市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