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之际,也是孩子们的寒假时期。父母或者长辈会戏谑地称家中的孩子是“神兽”归来。在这一空档期,家长们会做许多琐碎的事情,如备年货、干家务。为了不让孩子打扰自己,很多家长会选择用手机去“驯服”孩子。孩子全身心投入到短视频当中,看似可以解决家长当下的烦恼,但实际上其存在的隐患却对孩子非常不利。都说假期是孩子“弯道超车”的好时机,但是一味的放纵孩子刷短视频,不仅不能超车,还有可能“翻车”。
隔代亲容易“隔”出溺爱,让孩子养成依赖手机、没有时间观念等的坏习惯。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忙等原因会让老一辈带孩子。隔辈亲往往会使得老人对孩子百依百顺,总想着孩子怎么开心怎么来。再加上精力不足、害怕麻烦,就会把自己的手机拿给孩子玩耍。老人们既不会设置青少年模式,也不对孩子规定手机使用时间,这样的溺爱很容易让孩子陷入网络漩涡之中。
算法机制推荐的内容不仅不适宜孩子观看,反而会起到拔苗助长的反作用。快手等App都是采用个性化算法来吸引用户,推给不同人以不同内容。长辈们看的内容往往有农村琐事、热门网红和影视剪辑等。当孩子刷着大人的手机,也就是在接受成人的东西。暂且不谈是否会出现不良内容,即使是正常内容,也未必是符合孩子年龄段的内容。如孩子口中经常会出现“是兄弟就来砍我”“老铁,上才艺”等所谓的网络流行语,家长们不仅不觉得有问题,反而认为自家孩子很聪明,甚至会让孩子当众模仿引大人逗笑。长此以往,孩子会存在早熟或者价值观不正等问题。
孩子花费时间在信息垃圾中,忽略了真正需要汲取的养分是什么。据调查显示,我国的人均阅读时长呈不断下滑的趋势。在短视频、游戏当道的时代,大人更要提高“阅读从娃娃抓起”的思想觉悟。家长既希望孩子成绩优秀,又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这可谓是自相矛盾。让孩子不断地接收信息垃圾,不仅学不到知识,反而会养成许多坏习惯。此外,假期是亲子培养感情的好时机,家长应该多陪伴孩子,带着孩子做有意义的事情。不管是一起做家务还是一起读故事书,远比让孩子刷短视频来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学校里的老师虽然放假,但教育孩子永远都不应该停下。父母长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时间管理、培养感情、好习惯养成是家长和孩子需要共同成长的课题。短视频不应该是孩子假期打发时间的玩具,更不应该是家长害怕麻烦而对孩子使用的工具,如果让孩子长期沉浸在短视频——这个本身不适合孩子的世界当中,只会有百害而无一利。
文/邱亚婷(重庆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邱亚婷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