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小学作业不出校门”需要共识与合力
2021-02-10 18:25:55 字号:

“小学作业不出校门”需要共识与合力

文/刘传斌

近日,教育部称,2021年全国中小学要实现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即当天作业随堂在校园内完成;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

有网友质疑,“这行得通吗”“减负不能一刀切”“ 这会导致学习质量下降”?笔者以为,“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相比之前提出的“小学生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等减负规定更加明确,是对减负政策的一种调整和完善,对此,应当理性看待,给予理解和支持。

当前,小学阶段为提高学生成绩,家长、老师有一个共同法宝——布置大量作业。本来在校学习时间就长,回到家还要做作业到晚上九、十点钟,孩子们睡眠不足,不光影响白天的学习效果,更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尤其是过多的重复作业,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学校和家长,都应保持清醒头脑,努力尽到教育责任。

老师要在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上多花心思,不光要扎实备课,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更要精心设计作业。作业量要适度,做到少而精。因人而异,分层布置作业,提高作业的实效性。避免布置过多重复单调、机械抄写之类的无效作业。学校需适当增加自习课,让学生有足够的作业时间。同时,学校老师要做好“课后延时服务”,重点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帮助其完成学科作业。

孩子放学在家的时段,家长不可放任不管,更不要额外加码,让孩子重复刷题。要合理规划,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比如,开展亲子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增长知识,领悟道理;发展兴趣爱好,培养特长;进行户外运动,亲近大自然;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劳动,培养其爱劳动的习惯等。当然,让孩子背记诗词、温习所学功课或预习新课都是可行的。

更为重要的是,各地政府及教育部门还需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保障多样性的综合评价,而不是单一的分数评价,纾解中、高考压力,让教育回归本真。

中小学生减负还任重道远,“小学作业不出校门”的新规,体现了教育部的良苦用心,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和家长达成共识,凝聚合力,不让作业捆绑孩子,把童年还给孩子,引导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来源:红网

作者:刘传斌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