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凌霄
“让科学家霸屏而非流量明星。”全国政协委员磨长英建议,国家和地方主流媒体应适当减少纯娱乐栏目的比重和时间,同时增加对重大科技事件和优秀科技人员事迹的宣传报道,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3月10日《南方日报》)
“让科学家取代流量明星霸屏”,这个提议的出发点是好的,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正向引导社会风气,帮助年轻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其可行性依然有待商榷。
一方面,从支持科研工作角度而言,“让科学家霸屏”也许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娱乐明星与科学家的工作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娱乐明星存在的意义就是暴露在更多人面前,才能更好地做到娱乐大众。而真正专注于学术研究的人,需要的是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在公众场合过多地抛头露面,反而会打扰到他们正常的工作生活。与其让科学家“霸屏”,倒不如提高科学家待遇,改善其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其社会地位,这对科研事业的发展更有帮助。
另一方面,从增强科学宣传角度而言,“让科学家霸屏”也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因为,在现在这个快节奏、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人们所自主选择的信息,大多都是能够让人放松心情的娱乐新闻,而严肃的科普类文章的受众范围,其实是很有限的。若要做到让科学家霸屏,用娱乐化包装科学就是在所难免的,比如,科学家的私生活往往比其专业上的科研成果对大众更有吸引力,但长此以往,科学这片净土也就不知不觉被娱乐化了,这个结果与初衷却是背道而驰了。
笔者认为,“让科学家霸屏而非流量明星”并不现实,但在科技宣传上适当借鉴娱乐化的方式方法是可以。媒体可以把传播内容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运用大众的、通俗的形式,将有难度的学术语言转化为公众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形式,提高大家对科技的兴趣,营造全民爱科学、学科学、谈论科学的良好氛围。
来源:红网
作者:孙凌霄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