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莫让中小学生变为特“困”生
2021-03-23 16:57:33 字号:

莫让中小学生变为特“困”生

青辣椒.jpg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统计显示,超80%中小学生睡眠时长未达标。没有良好体魄,何谈成长成才?减轻学业负担,纾解过大压力,防止教育内卷化,莫让孩子变为特“困”生。(3月21日 《人民日报》)

不知道你小时候,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作业太多,不得不挤出睡眠时间来写作业;在别人进入梦乡的时候,你还在奋笔疾书、挑灯夜战。类似的经历似乎不只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现在的中小学生依然重走着我们的老路,甚至比之前的情况还要严峻。在十几岁甚至七八岁的年纪,许多中小学生就已经失去了睡眠自由,被家长、老师、学校束缚,被作业捆绑。

14-17岁的青少年建议平均睡眠时间为8-10小时,然而在生活中超80%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长未达标。一直以来都有一些观念在我们脑海里固化:“早睡早起身体好”“推崇素质教育”。但是,这些观念好像也只存在于脑海里,并没有付诸实践。一方面,家长出于自身的焦虑,在课余时间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舞蹈班、书法班、钢琴班等等,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别人半步,但是大部分家长只顾通过这些途径缓解自己的焦虑,却很少有家长会问问孩子是不是真正喜欢,即使问了,如果孩子说不愿意,家长也会想方设法、以各种理由劝说孩子“这个辅导班有多么好”“掌握了这门技巧你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可是,他们还只是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孩子成长的基础,这些都不应该以牺牲睡眠时间为代价。另一方面,现在的教育环境似乎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号:“早上六点不起床你就比别人少背十个单词,晚上十一点前睡觉别人就比你多学两个数学公式”,内卷似乎越来越严重,连中小学生也难逃魔爪,畸形的竞争状态使他们疲惫不堪,特“困”似乎成为他们的常态。

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发挥孩子的天性,不占用他们的睡眠时间,他们未尝不能取得学习上的进步;有着规律的作息,早睡早起不再是一个空想的口号,他们或许能被激发出更多的潜能。家长不必过分焦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绝不是牺牲孩子睡眠时间的理由,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另一方面又压榨孩子的睡眠时间,实在是自相矛盾;学校也应多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不以分数作为判断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指标,从根源处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还给他们充足的睡眠时间。

家长不必提前焦虑,学校也不应拔苗助长。“把属于孩子的睡眠时间还给孩子,有健康才有明亮的未来!”

文/辛丽娜(郑州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辛丽娜

编辑:陈乘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