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制止吸烟被泼液体,玷污了城市的文明风貌
2021-04-01 23:23:48 字号:

制止吸烟被泼液体,玷污了城市的文明风貌

青椒计划系列评论.jpg

近日,一名女子在成都某火锅店就餐时,因制止邻桌的男性顾客抽烟而遭对方人身攻击与泼水,致火锅油溅于所穿着的衣物之上。其间,未见火锅店工作人员劝阻,在场消费者也多站在吸烟顾客一边。此事引发热议后,当地警方在3月31日为双方做了调解工作,泼水者道歉并赔偿干洗费。(3月31日《中国青年报》)

一杯溅起油污的水,脏污的不仅是当事女子的衣物,更是一座文明城市的颜面——公共场合吸烟者无所忌惮、工作人员视而不见、众多消费者习以为常......衣物可以被洗净,但这一系列反应,无疑折射出城市控烟工作的管理漏洞与教育缺位。

文明城市建设与维护需要有效的管理,而有效管理需要法律法规的更新完善。在成都,公共场合吸烟这一不文明行为缘何如此猖狂?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法制约束力不强。一方面,旧规已过时,无法适应新情况。目前,成都市可以发挥效力的相关控烟法规,是1997年颁布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该法规规定的执法主体是市、区两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作为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并不具备相应的执法职能,且违法者罚款金额较轻,个人仅5-10元,单位仅50-500元,难以体现法规的惩戒和威慑作用,这就让违规者有恃无恐。此外,该法规中的禁止吸烟场所范围比较局限,没有明确场所管理者的义务和责任,这使得公共场所经营管理者可以“隐身”于相关纠纷之中。

另一方面,新规迟迟不落地,致使公共场所控烟成为空中楼阁。2019年,《成都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订草案)》已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这一修订版控烟条例禁止的吸烟场所包括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且明确了经营管理者的警示、划分无烟区义务,更加强了公共场合吸烟的惩戒措施,显然有利于城市迈上一个新的文明台阶。然而,时至今日,即便不断有市民询问其进展,成都市公共场所控烟条例也未见正式出台,效率的低下与进程的滞碍,造成了目前广大市民协商无力、管理部门于法无据的怪象。

文明城市建设与维护,也需要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除了硬性的法制约束外,市民素质的提升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文明教育的熏陶。就控烟教育而言,当醒目的禁烟标识还未出现在城市公共空间之中,当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仍未组建控烟巡查劝导队伍开展控烟禁烟宣传,当各种形式的烟草广告依然在城市中盛行,我们很难相信控烟意识能够真正渗透进广大市民的观念里,更遑论成为全体市民的共识。

当前,全国已有二十多个城市制定或修改控烟条例,且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规定“餐厅为全面禁烟场所”,在此背景下,以成都市为代表的相关城市的控烟工作亟须加强。具体而言,要从城市文明管理与文明素养教育两个层面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与举措,不要让溅起油光的液体泼洒到更多市民头上,进而玷污了城市的文明风貌。

文/张吴越(重庆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张吴越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