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解决男童进女厕,不能一味要求包容和体谅
2021-05-09 22:43:03 字号:

解决男童进女厕,不能一味要求包容和体谅

青椒.jpg

近日,女厕所中的男童成了微博热门话题。“五一”期间各大景点、商场人流密集,妈妈带着男孩上女厕所的情况并不少见,一些商场甚至还在女厕所安装男童便池,为其提供便利。但许多女性对此感到不适,不受约束的男童会有敲门、扒门缝偷看等行为,她们认为这伤害了自己的正常权益,不能接受。(5月7日 封面新闻)

诚然,出于安全考虑和公共设施的限制,带男孩进女厕所是一些独自带低龄娃出门的妈妈们迫不得已的选择。孩子在公共场所走丢或被拐的事件时有发生,更是给广大父母出门照看好孩子敲响了警钟。并且不是每一个商场或厕所都配有亲子卫生间,在很多情况下,带男孩上女厕成了家长眼下唯一的解决方式,只要处理恰当,都能得到理解。

而此番“男童进女厕”引发如此大的争议,源于网上一段激烈言论。在那位带男童进女厕所的妈妈眼里,他人的“多言”是错误的。如此言论随后引发了许多女孩妈妈和女性的不满与愤怒,她们纷纷在网上控诉那些男童们进入女厕带给她们的尴尬与不便。

事实上,不光是女厕所,女性淋浴间、女性更衣室里也常常能见到小男孩乱入的身影,在一些家长不以为意的心理下甚至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独自在外面带孩子不方便的妈妈们应该被体谅,男孩们上厕所的问题也确实需要解决,但前提是不能损害他人的正当权利,妨碍公共空间的隐私保护。带孩子出入异性所属的空间,既是对其他人隐私的侵犯,也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

面对孩子在性别问题上出现的摩擦,不少父母喜欢用“孩子还小,不懂事”这句话当挡箭牌,抹去孩子们的性别差异。相较成年人,小孩子心智未全,很多事情上缺乏自主判断的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性别认知和界限感就应该被忽略。有心理研究表明,孩子两三岁左右就开始有性别意识了,在3-5岁时会逐步获得性别图式,而这几年也是他们性别角色建立的重要阶段。由此来看,以年龄为借口,将孩子带入女厕所等异性空间,是在混淆他们对于性别的正确认知,破坏性别教育。

男童进女厕的尴尬现实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关乎到各群体的利益保障,也关乎到一个社会的文明形象,需要的是解决方案而非相互谴责。社会的包容是有限度的,家长们为此要承担起性别教育的责任,抛弃那种为了方便,就可以带小孩子去女厕所的想法,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性别意识,让他们知道男女有别,懂得性别尊重。而最根本的是要推动公共设施的完善,商场、景点等公共场所设立家庭厕所、第三性别厕所、母婴间等,全方位关爱各种特殊人群,为家庭出行创造更友好的空间,解决家长单独带孩子外出的如厕困难,也保护好每位公民的如厕隐私。

文/强亚娟(扬州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强亚娟

编辑:化定兴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