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支付时代,消费者们几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拿出手机扫码想要点餐或支付,却被要求先关注店家公众号。
“不强制或变相强制消费者关注商家公众号”“不在运营公众号上捆绑要求消费者关注其他公众号、小程序等”。5月17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和福田区消费者委员会联合推出《扫码消费行业自律承诺》。据悉,这是全国首个关于扫码消费行业自律承诺。目前,深圳已有345家购物中心、百货商场自愿加入承诺。
消费需要扫码关注公众号,一直以来就饱受消费者诟病。扫码消费对于商家和消费者来说,本身就是“方便你我他”的事,消费者对此并不抗拒。但原本简单的扫码消费,变成了关注公众号、授权个人信息再消费,事后还要接收到商家各类广告、活动的推送,让消费者苦不堪言。这一系列操作站在商家的角度讲固然是一种营销推广手段,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则是让消费多出了冗杂的不必要行为。这既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也大大败坏了对商家的好感度。
除了复杂的流程之外,扫码关注公众号还存在着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扫码消费大多时候需要授权消费者个人信息、绑定微信号手机号、授权位置信息等等。点菜、付款,却被收集如此多的个人信息,这其中难免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早在3月,深圳消费者委员会就针对扫码消费问题展开了调查。在3月16日发布的调查结果中显示,有97.08%的商家采用扫码消费,而在这些商家中,又有95.64%需要关注、授权等才能进行消费。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带头做出行动,起到了示范作用,赢得了网友一致好评。该倡议一经发布,网络舆论呈现出“一边倒”的势态。“深圳倡议扫码消费不用关注公众号”登上各大网站热搜,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们纷纷表示,“值得点赞”“强烈赞同”“早该这样做了”“应该全国推广”。
作为全国消费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其他地区相关部门应当对深圳消费者委员会的倡议进行借鉴、推广,积极开调查,规范市场。其次,倡议不具有法律效力,深圳市也只是采用了自愿承诺加入的方式。如果不能出台相关的法律规章,难以从根源上规范和约束市场。再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指出“消费者有权自主决定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经营者具有在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应明确告知并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且在消费者明确拒绝的情况下,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的义务”,作为消费者也应当拒绝妥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在“算法”与“技术”的时代里,人依然是最根本的因素,让消费“以人为本”,让科技为人服务。扫码消费本该是便利消费、提升服务质量的工具,公众号也是人们接受信息、了解世界的渠道之一,但在消费环节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者陷入被动“骑虎难下”。深圳市《扫码消费行业自律承诺》带了一个好头,至于能不能“一呼百应”,为全国消费行业带来规范,达到给消费者“减减负”、让消费更便捷轻松的效果,还要靠各行各业共同努力。
文/张婷(南通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张婷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