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一老旧小区推出公交电梯:电梯公司全额承担前期建设和后期维保费用,小区居民乘坐电梯只需像乘坐公交车一样按次付费即可。
前期不筹款,每坐一次刷1元。不用一次性大笔支出、“多乘多收费,少乘少收费”,这种模式令住户都感觉:挺公平。可即便如此,公交电梯若想推广下去,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我们算一笔账,老人早上买菜2元晚上遛弯2元,劳动力上下班2元,孩子上学放学2元,每天共8元,这么粗略估算,一月就需200多元。这是最基本的,如果中午再回家吃个饭,还需要更多的钱。这样不需要几年,就把要集资的钱给凑出来了,长久来看,并不划算。
再加上老旧小区老年人较多,过惯了精打细算的日子,早起买菜本身就图一个便宜,可好不容易节省的几块钱,就因为一次上下电梯便搭进去了,这样下去,会不会让本该乘坐电梯上下楼的老年人不愿意乘坐电梯,乘坐电梯的主力军反而是年轻人。对日常高频需求进行按次收费,仿佛失去了上下楼的自由,平时在家不敢随便下去,是不是有点不太科学。
再有,电梯公司提前采集好用户数据,给每家建立一个账户,记录了每家多少口人、住几幢几楼几单元等信息,这些信息的安全情况如何保证,只能刷脸进出的模式会不会过于死板,不同楼层的人一起乘坐时刷脸耗费的时间会不会太久,老年人和小孩在对系统操作的过程中不小心造成了设备损坏,电梯是不是只能停运,这些问题也需要电梯公司再谨慎考虑。
最后,逢年过节少不了走亲戚,即便电梯公司采用了主人只需用手机APP发一个二维码,访客在机器前识别即可到达相应楼层的做法,但到了中秋、春节这样的合家欢的节日,会不会出现根本没出门,几百块就已经搭出去的情况。偶尔点个外卖,小哥一上一下的费用都快赶上配送费了,特别是如果来的客人年纪较大,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又该怎么办呢?
前几年,北京部分老旧小区也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住户只用负责后期的维护费用,而不负责电梯购买和安装的费用,很快便解决了矛盾所在,我们也希望在后期推广的过程中,乘坐电梯的费用能不能降一降,或者说对老年人能不能有更大的优惠,乘坐电梯的方式能不能也多样一些,尽可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当然,客观地说,公交电梯的创新模式是值得肯定的 ,和之前许多地方的电梯加装工程一度停滞,甚至发生了谩骂、威胁等邻里纠纷相比,这是一个解开死结的新途径,但在未来的过程中仍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文/李纪凡(郑州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李纪凡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