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元鹏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指出,父母是儿童肥胖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儿童的出生体重、是否是母乳喂养,以及父母是否能够给孩子定期监测身高、体重,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5月25日 《中国青年报》)
儿童肥胖,已经成为一大公害。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是11.1%和7.9%,加起来是19%,也就是说,几乎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小胖墩儿。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分析认为,与2015年发布的报告相比,不论是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还是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都在上升,“这也说明过去这么多年(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因此,对于专家提出的“控制儿童肥胖父母是第一责任人”,笔者是认同的。父母有监护儿童健康成长的责任。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没有一个胖子不是吃出来的。这句话虽然有点极端,但是也有着其真谛性。作为父母,不能把“爱孩子”变成了“害孩子”。不能因为“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就无底线满足孩子味蕾。“小胖墩”的出现确实是爹妈溺爱导致的。孩子只要一哭闹,即便是垃圾食品也要满足。防控“小胖墩”,父母理应成为第一责任人。
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的是,“小胖墩”的出现,也不是爹妈一个人的错,其中有父母溺爱的原因,也有社会零食本身的问题。肥胖都是吃出来的,肥胖也都是“吃了不健康的食品”的原因导致的。花花绿绿的儿童食品,只是打着儿童食品的概念而已,很多儿童食品其实都是“不适合儿童吃的食品”,所谓的零添加,零脂肪,零热量,不过是商家的概念操作。防控儿童肥胖,需要父母不溺爱孩子,也需要社会深爱孩子 ,要从食品健康的角度做些事情。
有一种诱惑是抵挡不住的。花花绿绿的食品广告铺天盖地,动听的语言,花哨的内容,让人不得不“垂涎欲滴”,一些所谓的“儿童食品”“儿童饮料”恰恰是导致孩子肥胖的主要因素。一个方面是,需要加大“儿童食品”“儿童饮料”的监管力度,提升行业标准,让这些食品真正健康起来;一个方面是,需要限制“儿童食品”“儿童饮料”的吹牛皮广告,不让这类广告成为“抵挡不住的诱惑”。
肥胖是百病之源,防控儿童肥胖,不能只靠“父母是第一责任人”,社会不能袖手旁观。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陈乘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