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毕业季,不少高校毕业生为论文查重降重而担忧。于是,一些毕业生选择在电商平台购买论文查重、降重服务,而论文查降重的价格也因此一路水涨船高,部分店铺内的查重价格从140元飙升至1380元,去年7月甚至涨至1980元,其价格一年内暴涨近10倍。
这件事情在网络中引发了热议,不少网友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首先,有网友认为学生作为一个刚毕业的群体,并没有经济来源,这样高的查重费用,给大学生造成了非常重的经济负担。还有网友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学校的查重要求过高,这样的查重率本质上是过于严苛的,然后将其归咎于翟天临一事。这件事情从几天前翟天临被骂上热搜,可见一斑。
自从2019年翟天临在直播间中暴露无知,询问知网是什么,引发了网友对其博士学位的质疑。自此之后,各所高校对于论文查重的要求变得更高,不再像以往的宽进松出。之后的几年中,每次临近毕业季,翟天临都要被骂上几番。查重费用今年再创新高,对学生而言,是一笔不菲的费用,而它背后暴露的问题,才是我们更应该深思的事情。
论文查重要求变高,不仅仅造成了学生经济负担的加重,而且造成了商圈乱象,学校一般会为学生提供1到3次查重机会,对于一篇一万甚至几万的论文来说,机会非常少,这也导致了不少学生选择从电商平台下单,使用其它的数据库或购买知网的查重机会来进行查重。有需求就有了市场,于是不少商贩在电商平台售卖知网查重机会,但在此之前,知网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知网并未向任何个人提供查重机会,那么商贩所售卖的查重机会从哪里来?这值得我们思考。
因为大部分论文均是采用中文书写,我们的语言逻辑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这也导致了很多内容明明是原创,却在查重中被标注出来是抄袭语句,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这也不难对查重的标准产生疑问。除此之外,有网友提及自己的名字,甚至专业术语在查重中也被认为是抄袭,改又改不了,查重也过不了,这成为了另一个难题。查重原本的意义是查询学生论文的原创度,为的是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足够毕业的标准。现在转变到学生将文字换个形式、换种语言、颠倒顺序甚至改成错别字才可以通过查重,如此查重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不可否认查重确实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评判手段,它本来的作用也确实如是。但以目前的趋势来看,查重似乎偏离了它原本的轨道,如何改良查重制度?有关部门如何整治学术圈乱象?拿什么来治理论文查重商业化乱象?清理论文查重乱象,须用重典治沉疴。这些问题已经影响了学术圈生态,到了非治不可的境地了。
文/王红豆 (西安财经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王红豆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