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杭州的高女士通过首汽约车平台叫了一辆网约车,高女士称上车后司机曾对其进行搭讪,且两次偏离导航路线,因担心遭遇不测选择跳车,导致左臂骨折。事后网约车平台与高女士各执一词,难辨真伪。6月21日,杭州市富阳区发布相关通报,公安机关未发现网约车司机张某涉嫌刑事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交通部门将依法依规对司机和首汽约车平台进行处理。
该事件一经发出便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网约车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一部分人认为该女生有被害妄想症,在事先没有采取其它有效措施的情况下就选择跳车,反应着实过度;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司机偏航确实让人恐慌,跳车也是不得已之举。近年来,网约车相关案件早已不止一两起,今年3月发生的“货拉拉事件”,也是由于司机的多次偏航行为,并拒绝了乘客的停车要求,最终导致乘客跳车身亡。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却一次次发生,究竟是谁的锅?
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他们都没有错。司机偏航是根据自身经验判断,走更快更优的路线,至于图谋不轨,车内的录音也为他洗清了嫌疑。女孩独自乘车,面对偏航产生恐惧,想必是看过太多此类恶性案件,心有余悸也能理解。事实上,偏航的不仅仅是网约车的行驶线路,更是双方之间必要的沟通。司机没有事先经过乘客的许可便擅自更改路线,女孩戴着有色眼镜判定其不怀好意,事故就此发生。
为了避免悲剧重演,各方都需要有所行动。网约车司机在做决定前,若涉及乘客利益,应主动解释,征得其同意,避免造成误会;乘客们警惕心强不是坏事,但遇到相关情况,可以放下偏见,尝试着与司机沟通,必要时可通过报警系统进行求助;最为关键的是,网约车平台不仅需要加强司机各方面能力的培训,引导司机和乘客进行有效沟通,还有必要优化管理流程、完善规章制度,对偏航等可能发生的事件作出更明确的规范,让乘客真正安心、放心。
若从一开始,双方就放下心中的成见心平气和地沟通,路线的“偏航”或许就不会造成沟通的“偏航”,也就不会导致随后的受伤事件。首汽约车在致歉信中提出的措施,希望不只是说说而已,落实到位才是根本。
文/刘舒蕾 (广州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刘舒蕾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