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文来
近年来,安徽省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作为啃下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任务,积极推进“百医驻村”专项行动,消除村医“空白点”,做好传帮带,提升基层的医疗水平,确保村民附近有地方就医、有名医生看病,为山区群众铺就一条健康路。(7月11日 中国新闻网)
生老病死谁也躲不过,有病求医是常识。对于生活在城镇的人来说,有病找好大夫救治是家常便饭,但在农村,特别是稍微偏僻一些的农村,看病难依然存在。小病拖成大病、大病不治等死现象时有发生,对农民生命健康构成很大威胁。驻村医生解决了困扰农民的难题,是农民生命健康的守护神,让农民不出村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疗,方便了群众,温暖了农民的心,给农民生命健康上了新一层保障,驻村医生得到农民热烈欢迎是必然的。
据报道,当村民得知驻村的马医生还有几天就驻村满两年,要离开村卫生室,回到原单位工作,很多村民都舍不得。村民戴长玉说:“马医生经常来到我们家里上门问诊,他回去了,我们都舍不得他。”驻村医生即将离开,村民恋恋不舍,至少说明驻村医生和村民相处融洽,且产生了很深的感情,驻村医生医术高超赢得了村民信赖,更说明村民多么希望驻村医生常驻。村民流露出来的感情是真挚的,村民的需求更是刚性的,这是村民内心的期盼。政府和社会应该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想办法满足农民的愿望,让他们身边有医术高超的医生守护他们的健康。村民的要求并不过分,他们的要求是现代社会应该必备的基础条件,我们必须通过满足农民的需求,温暖农民的心。
客观地说,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农村医疗保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医保”给农民的很大的实惠,极大地守护了农民的健康,深受农民的欢迎。但我们也应实事求是地看到,和城镇相比,农村基础医疗设施还很不完善,尽管农村或多或少地存在医疗诊所,但诊所的医生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以卖药求生存,还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医疗需求,提升农村基层医生水平迫在眉睫。
通过提升农村医疗设施,让农民小病不出村即能治疗,稍微大点病在乡镇或者县级医院就能得到有效处理,不仅能有效地降低农民就医成本,也能有效地缓解城市大医院就医压力,无疑是对农民最温暖的爱。提升现有农村诊所从业人员的医术水平,没有诊所的尽快设立,让农民身边有医术高超的驻村医生,当好他们的生命健康的守护神,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农民身边有医生守护他们的健康,不仅温暖农民的心,将农村医疗保障网织密,更能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爱,必须努力做实做好。
来源:红网
作者:姜文来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