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治理老年代步车,重在加强产销源头监管
2021-07-16 16:10:58 字号:

治理老年代步车,重在加强产销源头监管

文/周洪庆

7月15日,在南宁民族大道朝阳路一带,交警查扣多辆老年代步车后,考虑到有的老人身体状况欠佳,还用警车送车主回家,这一人性化执法让车手颇为感动。但在普法教育过程中,不少老人认为,既然不允许老年代步车上路,为何又允许企业出售老年代步车?(7月16日《南国早报》)

老人们的诘问,震耳发聩,发人深省。老年代步车的违法行为,从生产商、中间商、销售商到消费者可谓“一条龙”,多方面、许多人都有份,为什么仅仅打商品产销终端的消费者——购买老年代步车的老人的板子?为什么不顺藤摸瓜,追究违法责任更大的生产商、中间商、销售商,尤其是生产商的责任呢?如此打板子,简直是本末倒置,只顾尾而不顾中、不顾头,极不公平公正。

纵观商品产销的整个过程,越往上游商家越少,政府相关部门对其监管越省力,成本越低;越往下游商家越多,政府相关部门对其监管越费力,成本越高;而到了最下游——消费终端,消费者千千万万,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最为费力,成本最高。因而,从节省行政成本角度而言,也应该着重加强对老年代步车产销源头的监管,着重追究这些商家的责任。

政府有关部门肩负着对老年代步车产销的监管职责。作为消费者来说,他们常常会认为,商店里展销的商品应该已经政府有关部门的检验和批准,不然商人们怎么敢于明目张胆地生产和销售?别说他们无知或者幼稚,他们的想法可是饱含着对政府有关部门满满的信任。只是没有想到,他们反而挨了板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毋庸讳言,一是相关部门还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科学、不合理的管理思维;二是相关部门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过去被动“回应式”的管理模式,没有向“前瞻性”的管理模式转变。对于老人们的诘问,有关部门应该有所触动,从而改进自己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

来源:红网

作者:周洪庆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