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这样的“全城寻找”才能刷新“城市形象”
2021-07-17 17:49:57 字号:

这样的“全城寻找”才能刷新“城市形象”

文/易国祥

7月16日上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发现一名老年女性患者的验血报告“血钾危急值,随时有生命危险”,却一直没有取化验单复查。因为患者留下的手机号和身份证信息有误,医院一时无法找到当事人。情况紧急,院方同步报警,通过110平台紧急寻人。随后微博发布消息,发动全城网友找人。下午2时30分,76岁患者韩英玖被找到,院方随即做好接诊安排。(7月16日《长江日报》)

在热浪滚滚的江城,这则“全城寻找患者”的暖心故事,让关心此事的同城网友,既解除了对患者的担忧,又为自己所在的城市增添了自豪和自信。大家如饮清泉、如沐凉风。

在武汉,“全城寻找”的故事时有发生。很多年前,曾有警方动员全城为来汉富商寻找不慎丢失巨款的故事。2012年,也有警方为日本旅人全城寻找丢失自行车的故事。这些特定事件在反映警方出警效能的同时,一不小心也被人置喙为对富人和洋人的“厚爱”——普通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的“急难盼愁”问题,未必能得到如此这般厚待。而今天这则消息不一样,人民医院和武汉警方全城寻找的是一名普通病患者,她并没有找上门来求助。人民医院和武汉警方积极作为,“失联”病人找到了,武汉的城市形象提升了。

不久前,武汉市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交通和园林等方面,提出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的实施意见。如果说,这主要是硬件方面的规划,那么,普通市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便捷和质量,特别是老人就医养老方面的保障,需要人民医院对病人不留死角的关照和服务,需要警方对每一桩求助的认真对待和高效出警。这是一个城市的“软环境”“软实力”,它是城市形象应有的内涵。

然而,让生活(包括经过)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都享受到现代城市的阳光与温暖,这类“全城寻找”又可能只是亡羊补牢。比如这则新闻有一个细节,这位老人看过门诊抽过血之后,“因体力不支”就不得已回家休息。在日益细分流程与日趋智能化的医院,没有年轻人陪同的老年患者,在大楼里反复辗转,常常找不着北,体力和精力都不支,看一次病,如同接受一次考试和检验。这类不得不去又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方,服务和辅助只有更多前移,才会避免避险式的“全城寻找”。在追求品质生活的城市,让一些“闭环管理”成为常态,而不再是新闻,城市形象就不彰自显了。

来源:红网

作者:​​​易国祥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