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高考满分学子吴京泰通过强基计划,被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引发大众关注。该专业所研究的芯片技术是目前我国的“卡脖子”领域。吴同学希望将自己的兴趣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做出自己的贡献。吴同学的专业选择,是当代社会中以薪酬和热门作为专业报考依据的学子中的一股清流,也是当代知识青年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榜样。
之所以说是“清流”,是因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意识,和不被社会浮躁所裹挟的自由意识。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中国,互联网信息四通八达,同时也将财富焦虑,阶层固化,教育公平等话题推到众人面前。作为缓解财富焦虑,可能会实现阶层跨越的高考志愿填报话题,每年都能轻易挑动社会的神经。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考生和家长们轻信一些教育机构将生化环材等专业定义为天坑专业的说法,盲目跟风热门专业,缺乏独立思考意识,舍本逐末地希望通过一次志愿填报来改变命运。
殊不知,人生是一场接力赛,根本不存在能够一劳永逸的专业。正如武汉大学邓红兵教授公开发文呼吁“高等教育不是教我们谋生,而是教我们创造生活”,没有简单的高薪专业,所有的成功与高薪背后,都是个人艰辛的付出与奋斗。因此,吴同学的专业抉择,把个人兴趣和国家需要摆在首位,而不被社会舆论所影响,显得难能可贵。
诚然,大多数人既没吴同学过人的天资,也受困于家境的贫寒,在面对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候功利一些可以理解。但如果忽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忘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而盲目填报无疑是火中取栗,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在报考专业时,考生要综合考量自己的条件,仔细了解意向专业,考量自己与所学专业的适配度和该专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再慎重地决定专业。作为大学毕业的学生,我认为,大学专业是个人认识社会的一个视角,如数学专业的学生通过数字观察世界,而传播学学生通过5W模式看待世界一样,只要有了视角,人生就有了方向,但是走到哪一步,依然需要依靠自己。
接受教育的目的远非功利,还有家国使命和担当,这也是吴同学令人欣赏的地方。前段时间《觉醒年代》刷屏网络,知识分子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的事迹令人热血沸腾。回到当下,从贸易战到华为芯片禁令,在美国霸权的极限施压下,我们国家的发展也面临重重考验。青年学生也不能对国家的遭遇危机视而不见。正所谓“皮将不存,毛将焉附”?正所谓,青年一代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未来,民族就有希望。
文/水晶(沈阳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来源:红网
作者:水晶
编辑:王小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